![]() |
Full Coverages>China>發展中的長春>長春新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儒林就軟環境進行調研 要求打造信用長春
2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儒林就軟環境工作進行調研,并帶領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來到市政務中心實地調研。在聽取市軟辦負責同志的匯報后,王儒林充分肯定了我市在軟環境建設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并就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提出要求。 王儒林指出,抓軟環境建設就是抓加快發展。經濟發展與自然界的萬物生長一樣,良好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各種經濟要素,無論是資金、項目、技術發明、專利,還是企業,都好像作物的“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境就是生產力。我市的軟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加強全市軟環境建設任重道遠。因此,要把軟環境建設工作當成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繼續抓緊抓好。 “要堅定信心,經濟欠發達地區也能創造出一流的軟環境。”王儒林說,經濟發展的硬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比如能源、交通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一些是人力難以改變的,如風沙干旱、氣候寒冷。但經濟發展軟環境則不同,它既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有關,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論是從理論上講,還是實踐證明,在經濟社會發展欠發達的地方,也能創造出一流的軟環境。全市各級領導、各個部門要形成共識,下定決心,形成合力,堅持不懈地抓軟環境建設,通過艱苦努力,一定要使長春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達到一流水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王儒林強調,長春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要進入到信用體系建設的新階段。信用是一種發達的生產關系,社會再生產的不同階段都是以信用為基礎,通過信用把商品交換、貨幣流通等復雜經濟活動的主體聯系起來,加快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的基石和靈魂。信用和競爭一起又成為資本運動和市場發展的杠桿。對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來說,信用體系建設是一種制度建設,是一種長效機制,是一個綱。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信用體系是建全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國務院也明確提出,用5年時間建立起全國的信用體系框架和基本運行機制。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結合長春實際情況,下一步就是要突出抓好這個治本之策。加強長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信用長春,當前要做好三項工作: 一是盡快研究制定長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綱要,明確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目標、任務、措施、方法、步驟等等。在工作思路上,要以政府信用建設為主要推動力,加強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建設。只有全市社會公眾都能夠守信,提高信用意識,全市的信用水平才能提高。同時,要建立征信機構,搭建信用平臺,規范信息披露、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長春的社會信用體系。 二是把軟環境建設納入信用體系的工作之中,標本兼治,繼續抓好軟環境建設中需要突出解決的問題。主要抓好五個方面:繼續加大審批制度改革的力度,整合政務中心的功能;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收費,加大整治“四亂”的力度;繼續加大糾風專項治理力度;繼續加大民主評議政行風和百名處長的力度;繼續加大監督考核和案件查處的力度,設立軟環境“高壓線”,對于處及“高壓線”的一律嚴肅查處。 三是要切實加強領導。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巨大系統工程,專業性很強,政策性很強,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加強領導和協調。要把這項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提上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組織得力干部深入研究,集中抓好這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工作。 市領導劉元俊、姜治瑩陪同調研。 (來源:長春日報)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