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概述
有關PMS癥狀多達150余種,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備所有癥狀,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癥狀,嚴重程度亦因人因時而異,并非固定不變,但癥狀的出現與消退同月經的關系則基本固定,為本病特點。生育力和孕產次與PMS無關聯。病期持續長短不一,癥狀嚴重需治療者病期較長,約有40%病人病期持續1~5年。10%可持續10年以上。
典型癥狀常在經前1周開始,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后2~3天最為嚴重,經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癥狀消退時間較長,漸漸減輕,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種不常見的類型,即雙相型,有兩個不相聯結的嚴重癥狀階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經一段無癥狀期,于月經前1周再出現典型癥狀,以往稱之為經間期緊張,由于其臨床癥狀及發病機理與本病一致,實際為PMS的特殊類型。
特殊類型
(一)精神癥狀:包括情緒、認識及行為方面的改變。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勞、困倦、嗜睡。情緒變化有兩種截然不同類型:一種是精神緊張、身心不安、煩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細瑣事就可引起感情沖動,乃至爭吵、哭鬧,不能自制;另一種則變得沒精打采,抑郁不樂,焦慮、憂傷或情緒淡漠,愛孤居獨處,不愿與人交往和參加社交活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力減弱,甚至偏執妄想,產生自殺意識。
(二)液體潴留癥狀
1、手足、眼瞼水腫:較常見,有少數病人體重顯著增加,平時合身的衣服變得緊窄不適。有的有腹部脹滿感,可伴有惡心、嘔吐等腸胃功能障礙,偶有腸痙攣。臨床經期可出現腹瀉、尿頻。由于盆腔組織水腫、充血,可有盆腔附脹、腰骶部疼痛等癥狀。
2、經前頭痛:為較常見主訴,多為雙側性,但亦可為單側頭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顳部或枕部,伴有惡心嘔吐,經前幾天即可出現,出現經血時達高峰。頭痛呈持續性或無誘因性,時發時愈,可能與間歇性顱內水腫有關,易與月經期偏頭痛混淆,后者往往為單側,在發作前幾分鐘或幾小時出現頭暈、惡心等前驅癥狀。發作時多伴有眼花(視野內出現閃光暗點)等視力障礙及惡心、嘔吐。可根據頭痛部位、癥狀的嚴重程度及伴隨癥狀,進行鑒別。
3、乳房脹痛:經前常有乳房飽滿、腫脹及疼痛感,以乳房外側邊緣及乳頭部位為重。嚴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窩及肩部,可影響睡眠。捫診時乳房敏感、觸痛,有彌漫性堅實增厚感,有時可觸及顆粒結節,但缺乏限局性腫塊感覺,經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現,但癥狀及體征的嚴重程度并不固定不變,一般在2~3年內雖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愈。如發生乳腺小葉增生,則可能在整個月經周期有持續性疼痛,經前加劇。捫診可觸到扁平、顆粒樣較致密的區域,邊緣不清,經后亦不消退。在月經前后檢查對比,可發現腫塊大小有較大變化。
(三)其他癥狀
1.食欲改變:食欲增加,多數有對甜食的渴求或對一些有鹽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則厭惡某些特定食物或厭食。
2.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癥狀:出現由于血管舒縮運動不穩定的潮熱、出汗、頭昏、眩暈及心悸。
3.油性皮膚、痤瘡、性欲改變。
預防方法
1、放松心情
不要對這幾天有畏難情緒,也許你不去刻意地想著它,它反而不會來打擾你。保持樂觀、自信的態度可幫助你應付甚至預防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
2、少吃甜食
甜食會使人情緒不穩、焦慮,所以不妨少吃甜食或不吃,而多喝水,多吃些新鮮水果。
3、少吃動物脂肪
動物性脂肪會提升雌激素的量,你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減輕你的痛苦。
4、多吃纖維
纖維幫助體內清除過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類、全麥、蕎麥以及大麥(不僅纖維豐富,也含有大量的鎂)等食品,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5、少喝酒
酒精會使頭痛及疲勞更嚴重,并引發吃甜食的沖動。所以少喝酒是很必要的。
6、不妨多做運動
運動實在是一種“萬能藥”。每天在新鮮的空氣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對身體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月經來之前的1~2周增加運動量,會緩解不適。
7、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使你放松心情,患者應練習緩慢地深呼吸。
8、泡礦物澡
在溫水中加入1杯海鹽及2杯碳酸氫鈉。泡20分鐘,會使你放松全身的肌肉。
9、補充營養素
(1)維生索B5、B6
B5 50毫克,B6 50~100毫克,這兩種維生素有助于緩解情緒不定、水分滯留、乳房脹痛、想吃甜食及疲勞等癥狀。
(2)維生素C及生物類黃酮
3咖毫克,分成數次服用,可以緩解壓力,它有助于減輕經前癥候群患者的情緒緊張。
(3)維生素E
這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緩和乳房疼痛、焦慮及沮喪等癥狀。
(4)鈣及鎂
這兩種礦物質一起服用對經前癥侯群患者很有幫助。鈣幫助預防經前的痙攣及疼痛,而鎂幫助體內吸收鈣。
10、天然藥草
當歸、幸福薊、番椒、海帶、覆盆子葉、洋菝葜、均可減輕患者的疼痛、腹脹、陰道干澀、憂郁等癥。
小學生經前期綜合癥
概述
小學生女性經前期綜合癥的形成也與不良的社會、心理有極顯著的關系,如家庭暴力、父母離異、遭受性騷擾、學習困難、驚嚇等。它可能在月經初潮開始時就產生,也可能在正常的月經周期內因不良刺激而產生。此外,經前期綜合癥的嚴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異的,這不但取決于心理應激的適應能力,也取決于當時的體驗和心理內容。
特征
經前期綜合癥是一種明顯的心身相關的疾病,因此,本病可采用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的綜合方法。實踐證明,父母及家庭成員對經前期綜合癥女孩的心理支持(包括體貼、安慰、引導等),能顯著地減輕其病癥反應。特別在孩子的月經期,父母應滿足其心理上的合理需求,融洽親子感情。破損型家庭的家長或長輩更要注意講究與孩子的溝通技巧,以撫慰其心靈的創傷,從而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年女性警惕經前期綜合癥
概述
一些婦女在經前反復出現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易怒、情緒淡漠、失眠、頭疼、腸痙攣、手腳和眼瞼水腫、乳房脹痛等一系列身體和精神癥狀,從而影響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學習、工作,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經前期綜合癥。婦產科醫生藺莉說,經期不適也是病,需要患者積極治療。
簡介
經前期綜合癥最常見于30~40歲的育齡婦女。典型的經前期綜合癥在經前一周開始,癥狀逐漸加重,至月經來潮前2~3天最為嚴重,月經來潮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癥狀持續時間較長,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患經前期綜合癥的婦女身體往往出現多種不適癥狀,嚴重者伴有精神癥狀,其中焦慮癥狀居多,占70%~100%。60%的經前期綜合癥患者有乳房脹痛或體重增加;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癥狀,約35%的患者有抑郁癥狀,并伴有自殺意識。經前期綜合癥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和精神社會、內分泌、腦神經遞質、前列腺素作用和維生素B6缺乏等一些因素有關。
經前期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多樣化,嚴重性不一,因此針對不同的病人需給予不同的治療。經過積極正確的診治絕大多數經前期綜合癥患者的癥狀均可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治療
首先是精神安慰治療。醫生將根據病人的癥狀特點,設計個性化的心理和行為治療方案,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
其次,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處方藥,使病人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如抑郁癥狀明顯的選用抗抑郁的藥物;有明顯焦慮及易怒的經前期綜合癥患者選擇鎮靜劑;以乳房脹痛、頭痛、腹痛等疼痛癥狀為主的選用前列腺素抑制劑等。
還有,合理飲食結構對緩解癥狀有幫助。應注意保持足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如維生素B6、維生素E;攝入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飲食可以改善經前期綜合癥的精神癥狀。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加重癥狀,因此,經前期綜合癥患者應限制食鹽量,避免或減少咖啡因的攝入等。
再有,讓患者家屬了解該病周期性發作的規律和預期發病時間,理解和寬容患者經前的行為過失,并協助調整經前的家庭活動,減少環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過失減少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