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我都會和家里人走親戚拜年。加上2010年,我生下來了寶貝兒子,今年親戚走得更是勤了。大家都喜歡逗我家小寶貝,舍不得放我們回家,我也不好意思打擾大家的興致,所以也由著寶寶和大人們玩耍了。想來也就幾天晚睡,應該沒什么關系。但是最近我發現我們家這位沒見過“世面”的成員就不對勁了,不僅白天異常興奮,晚上也不肯按時入睡。對此我真是又郁悶又后悔,想我辛辛苦苦為寶寶建立的睡眠規律,竟然就在這短短幾天里被全部打破了。如今要想哄我家寶寶睡覺,那簡直就是一場“睡前大戰”。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注意到寶寶在春節期間的作息變化,但遺憾的是,很少會有人把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來看待。媽媽們總是懷著一顆慈愛的心,讓寶寶也在春節里放個輕松假。但她們并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只會給寶寶的睡眠質量帶來負面的影響。
要知道,寶寶睡前的異常行為都是節日睡眠紊亂的表現,而“過節破例”的理念更是不可取。很多媽媽覺得,過年只是一個星期,讓寶寶熱鬧一下也沒關系。但現實并非如此,如果把寶寶已經養成的良好睡眠規律打亂,再想恢復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那么在春節過后,我們該如何對抗與寶寶的這場“睡前大戰”呢?最基本的,當然就是幫助寶寶抗干擾,想辦法恢復節前的作息規律和生活習慣。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明白,寶寶在特別困的時候,往往會表現為哭鬧甚至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為,例如非要吃東西、看電視、不服聽從、做與平常異樣的一些行為等。并且由于嬰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即使寶寶嘴上嚷著“我不睡、我不睡”,也可能是疲憊想睡的表現。這時父母不應放任寶寶玩耍,而應想到寶寶可能是“口是心非”。
如果寶寶在睡前表現得興奮異常,希望繼續玩耍,那么家長就應該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讓寶寶安靜下來,不要再逗弄他。此外還應注意,不要給寶寶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不玩新買的玩具。還要讓寶寶形成習慣與意識,知道在這些活動之后自己就該睡覺了。
需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春節期間寶寶飲食變化可能會造成夜尿的增加。為了保證寶寶的睡眠質量,媽媽應該在寶寶睡前給他更換上吸濕能力強的紙尿褲,以保證早上起來寶寶的屁股摸上去依然干爽,讓睡眠不受尿濕的干擾。
■春季過后,家中的環境要盡量從嘈雜恢復至安靜,以確保寶寶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和秩序。
■多和寶寶一起做些能平靜情緒的游戲,比如給他講故事,和他一起拼拼圖,畫畫等,盡量少從事一些讓寶寶興奮激動的活動。
■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讓他慢慢適應以前有規律的或者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這樣才能保證他有充沛的精力學習和玩耍。
■多帶寶寶進行戶外散步,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能消耗體力,有助寶寶提升睡眠質量。
[集思廣益]
詩詩媽媽:寶寶年紀小,而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再加上有時還不那么的“講道理”,所以家長要讓寶寶收心,還是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你想,春節期間的寶寶那是找到機會就狂玩狂睡、大吃大喝,如今要讓他接受調整,自然不能一下就把他從這種生活里拉出來,否則就會欲速而不達。
在春節的喧囂逐漸安靜下來后,要幫寶寶恢復到日常的生活作息,可以試著從今天起一點點提前寶寶的睡眠時間,但不能一下就要求寶寶比往日早睡一兩個小時。并且在寶寶準備睡覺前,不要讓他看電視或者玩游戲,否則寶寶的大腦會處于興奮狀態,是不利于盡快入睡的。
豆豆媽媽:有些寶寶要等下午兩三點才肯睡午覺,因此到了晚上他根本就不困。在這種狀態下,只要沒有人陪著他玩,他就哭鬧。其實對于這些寶寶,可以采取早餐早點叫醒,午睡時間適當提前的辦法,這樣寶寶在晚上才會比較有睡意,就能安安穩穩地睡到天亮啦。
兢阿姨:其實我覺得,寶寶節后的睡眠出現紊亂,并不都是他的錯,家長也是有一定責任的。我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資料,說的是由于春節期間家長比較頻繁地帶寶寶外出走親訪友,接觸陌生環境,寶寶因不適應這些陌生環境,就會容易產生一些煩躁的表現。
如果陌生環境中還包含了一些不良的因素,如過強的光線、過大的噪音、異常的氣味等,就會直接對寶寶產生不良刺激,而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睡眠。因此家長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為寶寶創造出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給寶寶播放些舒緩的音樂,哼一些寶寶熟悉的歌謠,幫助他比較自然地進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