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癥狀腫瘤的治療
隨著對腫瘤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入,更由于腫瘤局部治療方法的停滯不前,惡性腫瘤逐漸地被看成為一種全身性疾病。由此而來,腫瘤治療觀念便發生了明顯的轉向,腫瘤綜合治療觀應運而生。
縱觀惡性腫瘤治療方法的歷史發展與衍變,不難看出,腫瘤外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腫瘤化學治療學構成了現代腫瘤治療學的三大支柱。。三種手段互有特點,互為補充。
從治療效應看,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都為局部治療的方法。因此,腫瘤化學治療專家除了重視局部腫瘤外,更多地把著眼點放在惡性腫瘤的擴散和轉移上。他們對于腫瘤治療的觀點為細胞指數殺滅的觀點,故強調了多療程、足劑量的用藥方法,以期能徹底殺滅絕大部分的腫瘤細胞。
近年,眾多學者又提出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所謂腫瘤綜合治療是指: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可以說,腫瘤治療學研究顯示出多學科的合作與補充,腫瘤的治療也已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根本思想是系統論中各組分相加的和大于各組分的代數和作為腫瘤綜合治療的組分,手術?;?。放療及生物治療,依照不同病例特點,進行有機組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人們在綜合治療癌瘤時,大多先切除原發病灶,再輔以化療,這不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時又可防止那些對化療不敏感腫瘤手術切除的時機。但對睪丸、肛門、喉咽等部位的腫瘤,人們嘗試做過術前化療,顯示出化療的效果。輔助化療是指在采取有效的局部治療后,針對微轉移癌灶,為防止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
中醫治療腫瘤
癌癥的起因首先是人體內陰陽平衡,組織細胞在不同的致癌因素長期作用下,細胞突變而引起的,它的主要表現在組織細胞異常和過度的增生。其實癌組織也是人體的一部分,只有在人本陰陽平衡失調,五行生克乘侮發生變化的前提下,人體的免疫監控系統才會對其失去監控,任其發展。久而久之,癌細胞日益增殖,腫瘤隊伍日益壯大,最后侵蝕周圍正常組織,消耗大量能量和營養,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造成機體逐漸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以中醫整體辯證理論為基礎、結合針灸理論、癌康誘導理論、免疫抗癌理論、物理醫學理論而產生的,它是一種抗癌、保命與治本相結合和治療方法。以改善腫瘤間質細胞功能而抗癌,(即:使本來對腫瘤間質細胞起支持和 營養作用的腫瘤間質轉變成對腫瘤實質細胞起拮抗和抑制作用的間質細胞,癌細胞失去生存環境而滅亡);以調理氣血、調整陰陽平衡、維持正常生命體征而保命;以培補正氣、產生抗體,清理"毒源"而治本。
適合中醫治療腫瘤的患者:
1.早期腫瘤患者,未轉移者。
2.不適于手術、放療、化療及患者不愿意西醫治療者
3.晚期癌痛西藥無效者。
4.已經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的患者需要中醫減輕并發癥及輔助治療。
對腫瘤患者來說,除了醫學上的治療以外,心理方面的調試和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促進疾病康復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要糾正患者一些錯誤觀念,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治療效果;
第二,腫瘤治療病程緩慢,幫助患者做好長期與腫瘤作斗爭的準備;
第三,注意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如顏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腫瘤影響外貌,會引發特別的心理問題;
最后,多參加專業的腫瘤防治機構的活動,多與人交流,患者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和互相支持增加自身的信心和勇氣。
腫瘤四位一體療法
腫瘤四位一體療法核心內容:心療 藥療 食療 體療
主要目的:身體俱佳的康復狀態,尋求療效最大化,實現有質的帶瘤生存
核心內容: 有效的藥療; 合理的食療; 堅強的心療; 適當的體療。
療法特點: 整體協同,優勢互補; 各司其職,各施所長; 整合治療,無副作用。
五大作用: 改善癥狀; 控制病情; 抑制腫瘤; 防止復發和轉移; 延長生命。
臨床口訣: 心療是前提; 藥療最重要; 體療是補充; 食療不可少。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什么是腫瘤血管阻斷療法?這要從腫瘤組織談起,事實上,瘤體不僅僅是癌細胞獨立存在,還有腫瘤血管的存在,腫瘤血管是瘤體長到一定階段(1mm3左右)生長出來的螺旋形血管,這些血管很特別,連接在人體血管上,但與人體的正常血管卻完全不同。
第一,腫瘤血管導致腫瘤迅速瘋長;
人體的正常血管是直線型,而腫瘤血管是螺旋形,因為是呈螺旋形伸展,比直線距離就大大加長,血管內的血液流量也變多,血液的壓力也變大,是正常血管的3倍,這就造成腫瘤血管里的血液流速快,腫瘤吸收營養的速度自然也就加快,瘤體因此迅速瘋長,而病人因為營養的流失,會迅速消瘦、乏力。很多腫瘤患者的診斷書上,會有“血運豐富”的字樣,其實就是表明腫瘤周圍的腫瘤血管豐富。
第二,腫瘤血管破壞組織,造成劇烈疼痛;
人體的正常血管生長周期是一年,而腫瘤血管的生長周期只有4天,也就是說,只需要4天的時間,腫瘤血管就能生長出來,破壞人體的正常組織,直接造成病人病灶部位的疼痛。由于腫瘤血管生長快,數量龐大,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幾十條、上百條,這么多的血管對人體組織器官的損害,是十分恐怖的,也是很多患者難以忍受疼痛的根本原因。
第三,腫瘤血管泄露,形成胸水、腹水;
正常的人體血管有三層,分別是內膜、中膜、外膜,而腫瘤血管完全不一樣,只有一層,那就是內膜,而且內膜非常薄,不僅薄,而且開有極小的孔,
開著孔,這意味著什么呢?那就是血漿會流出,這些血漿就形成了胸水和腹水,使患者的預后惡化。身體內有了胸水,呼吸就變得困難;有了腹水,就失去了食欲。癌癥患者死期提前的最大原因就是胸水和腹水。
第四,腫瘤血管是癌細胞轉移的秘密通道;
癌細胞的轉移,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淋巴道轉移,只能轉移到附近組織,所以危害相對較小;另外一個,危害巨大,那就是血管轉移。
在腫瘤剛剛形成階段,因為沒有出現腫瘤血管,癌細胞無法進入人體血管,也就無法轉移到全身各處。而一旦腫瘤血管出現后,癌細胞就通過腫瘤血管這個秘密通道,進入人體血管,進而轉移到肝、肺、腦、骨等各個器官,形成轉移灶。因為這些器官血管豐富、毛細血管眾多,特別適合腫瘤細胞轉移。事實上,90%的癌癥患者,都是死于血道轉移,這也是腫瘤血管造成的最大危害。
什么是“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就是通過腫瘤血管抑制劑,來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增生因子VEGF的形成,從而誘發血管內皮細胞自然凋亡,破壞腫瘤新生血管網的新方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醫學院教授佛克曼發明。當所有人把研究的重點聚焦于腫瘤細胞本身時,佛克曼卻發現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離不開腫瘤血管”這一特殊現象,并率先提出了“通過阻斷腫瘤血管來扼制腫瘤”的革命性理論,并因此使美國的腫瘤治療方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的腫瘤患者。
2003年,佛克曼的腫瘤新生血管理論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2008年,佛克曼博士獲得了2008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提名。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效果如何?
腫瘤血管,是癌細胞的營養通道和轉移途徑。早在94年,美國腫瘤學界就認識到:要想切實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阻止轉移,最好的辦法就是切斷腫瘤的命脈,即破壞“腫瘤新生血管”。其它任何直接攻擊癌細胞的方法,都只能暫時緩解病情,復發很難避免,這也是目前手術、放化療的局限所在。
從94年開始,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規定,腫瘤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要輔以腫瘤血管抑制劑,來防止腫瘤的擴散和轉移。這一規定使美國確立了除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療法之外的第四大療法—“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美國的經驗表明,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瘤體方面,作用直接,效果快,而對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卻無能為力,腫瘤血管抑制劑恰恰彌補了這些缺點。經過十五年的臨床應用,目前美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從原來的10%,一下子提升到現在的81%,成績斐然。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有哪些優勢?
與傳統的抗癌治療相比,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具有許多優點:
1、對任何腫瘤,都有效。由于腫瘤血管抑制劑并不針對腫瘤本身,它只針對喂養腫瘤的新生血管,因此它幾乎對什么腫瘤都有效。與此不同的是,放、化療只對少數幾類腫瘤敏感,其它則無效。
2、藥物劑量小、藥效高。腫瘤血管抑制劑只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對人體正常血管沒有什么影響。由于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暴露在血液中,所以藥物能夠直接發揮作用,無需滲透 ,所用藥物劑量小、療效高。
3、作用具有放大效應。由于一個血管內皮細胞支持 50~100個腫瘤細胞生長,所以阻斷腫瘤血管后,抑制瘤體的效果會成倍放大。
4、沒有抗藥性。有些化療藥物即使非常有效,然而不斷突變的腫瘤細胞還是會快速演變出抗藥性,這些藥物就再也毒不死它們了。而腫瘤血管抑制劑則完全不同,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基因表達相對穩定,因此不易產生抗藥性;實驗證實:即使反復使用腫瘤血管抑制劑,它照樣有效。
5、保護、激活免疫。放化療的最大問題是:在凌厲攻擊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細胞,摧毀免疫。
6、較強的鎮痛活性。通常情況下,晚期癌癥患者只能通過麻醉藥來鎮痛,但是,麻醉藥具有強烈的免疫抑制作用,經常使用,反而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
腫瘤血管與癌細胞轉移的關系
癌細胞的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是淋巴轉移,只能轉移到附近組織,這種轉移對病人的威脅不大;第二種是血道轉移,就是通過血管進行的轉移,危及病人生命的,通常是血道轉移。
美國科學家對腫瘤血管與癌細胞轉移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發現,腫瘤血管越多,癌轉移就越快。具體數字為:腫瘤組織單位面積內的新生腫瘤血管數為33根時,轉移率為14%;34~67根時,轉移率為45%;新生血管68~100根時,轉移率為71%;新生血管在100根以上的,轉移率為100%。這一結果說明:越是腫瘤血管繁盛的腫瘤越容易轉移。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適合哪些患者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被認為是繼手術、放化療之后的第四大療法。近年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認識到:只殺傷腫瘤細胞,不破壞腫瘤血管,腫瘤死灰復燃的幾率很大,于是在手術、放化療的同時,廣泛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等,進行綜合治療,結果大大降低了腫瘤擴散和轉移的幾率。對于無法實施手術和臨床認為放化療失去作用的危重晚期病人,單獨服用腫瘤血管抑制劑,也可以明顯地緩解癥狀,大幅延長生命,提高生命質量。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具有“廣譜性”,對肺、肝、胃、腸、食管、卵巢、子宮、乳腺、膽管、淋巴、腦、腎、膀胱、骨等各部位實體瘤以及白血病均具有顯著的功效,適合各期腫瘤患者。
一、無法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危、重、晚期病人;
由于身體原因或癌腫性質,無法手術、放化療的危、重、晚期病人,絕大部分會出現胸水、腹水、劇烈疼痛等癥狀。
二、剛確診為癌癥,但尚未確定治療方案的病人;
剛確診為癌癥,但尚未確定治療方案的病人,因其腫瘤精確定位不清或因細胞學診斷不清等.
三、正在做手術的病人;
手術是大部分腫瘤病人的首選,包括根治手術和姑息手術,可以快速消除和減輕瘤體對人體的壓迫。而研究證實,在做完手術后的24小時至1個月內,潛伏在體內的微小轉移灶正好處于加速再增殖期,腫瘤細胞以比治療前快十倍的速度瘋狂生長。由于手術只切除了瘤體,并沒有破壞腫瘤血管,因此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阻斷腫瘤血管,那么,在體內潛伏的微小轉移灶就會通過完好的腫瘤血管加速吸收營養,瘋狂生長,并很快在肝、肺、腦、骨形成廣泛轉移,危及生命!
因此,手術后24小時至1個月,是防止腫瘤細胞復發和轉移的關鍵時期。美國FDA就明確要求,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必須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進行聯合治療,結果大幅降低了腫瘤復發和轉移的幾率。
四、正在做放、化療的病人;
放、化療作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確實對腫瘤病人的癥狀起到極大的緩解作用。但臨床發現,“化療的間歇期、放療的全過程”反而是腫瘤轉移的高危期。此時體內的癌細胞和微小轉移灶由于受到放化療的“刺激”,會大量釋放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VEGF,快速形成與人體正常血管相連的腫瘤血管網,并從中獲取大量營養和氧氣,以比治療前快10倍的速度進行瘋狂的加速再增殖。這個時期如果聽之任之,不進行有效的抗轉移治療,那么絕大部分腫瘤患者在半年內,就會形成1公分以上的可見轉移瘤,危及生命。
所以,在放、化療期間,一定要聯合腫瘤血管抑制劑,不僅可以使瘤體很快縮小、消失,使轉移灶無法長大,阻斷腫瘤的擴散和轉移;而且對放化療還有增效減毒的作用。
五、臨床治療后康復期的病人;
目前,重治療輕康復、重院內輕院外的醫院體制,使很多患者出院回家后,缺乏后續治療,基本處于放任狀態,為腫瘤的轉移復發留下了巨大漏洞。事實上,手術、放化療并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癌細胞,由于沒有阻斷腫瘤血管,那些殘留的癌細胞仍可通過沒被破壞的腫瘤血管,繼續吸收營養,加速生長,并很快在肝、肺、腦、骨形成廣泛轉移和復發,這個時間快的只需三個月到半年,從而造成了無數的人間悲劇。
強烈建議那些在臨床治療期間沒有采用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腫瘤患者,回家休養時一定要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進行康復治療,這樣可以很好阻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達到長期生存的目的。
保健
腫瘤的康復護理
癌癥病人發病后,無論從生理上、心理上都發生很大變化,要重新建立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醫學專家賴斯特·布萊斯羅博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大大超過醫藥的作用。”故每個癌癥病人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規律的生活所形成的條件反射,能使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按節律正常進行,如每日起床、洗臉、漱口、進食、排便、鍛煉、工作、休息等形成良好的規律,則既能利于身體健康,又能利于腫瘤康復。
腫瘤飲食原則
飲食營養是維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質基礎,在很大程度上飲食對機體的機能和狀態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認為75%~90%的腫瘤是由環境因素所引起,因環境可影響食物和營養素的質與量,并進而可引起或抑制癌癥的發生。在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時,常先有核酸代謝的異常,即遺傳物質發生突變,而在此之前常涉及到合成代謝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由于受到精確調節的代謝作用,與被分化的機能有關,為正常細胞所特有的代謝作用,變為必須包括不斷地合成核酸、酶、蛋白質,及合成更專一地參與細胞生長與分裂的其他各種物質,無論是酶,還是蛋白質,或是合成過程中的中間產物,都有營養素的參與。因此這種代謝作用與飲食營養有密切關系,均已被動物實驗、臨床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女性癌癥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癥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與營養素有關。美國婦女癌癥60%及男性癌癥40%;其病因均與食物有關。在我國與飲食直接有關的腫瘤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腸癌、乳腺癌,以上各種癌癥患者死亡率約占全部惡性腫瘤45%。我國北京、天津和上海3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過總熱能30%以上,與此有關的癌癥,如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均顯著增高,已經引起有關方面注意。
1.首先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癌癥的堅強信心。
2.適當的運動可使氣血流暢,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受風寒,"百病從寒起",身體受風寒剌激時,抵抗力下降,易誘發疾病。
3.飲食應以清淡而富有營養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蘿卜、酸梅、黃豆、蘑菇、蘆筍、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質,水果等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和易消化的滋補食品。
4.腫瘤病人熱能消耗大,因此飲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質。
5.少吃油膩過重的食物;少吃羊肉等溫補食物;少吃不帶殼的海鮮、筍、芋等容易過敏的"發物";少吃含化學物質、防腐劑、添加劑的飲料和零食。忌食過酸、過辣、過咸、煙酒等刺激物。
腫瘤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嚴禁以下食物:油榨、腌制、可樂、漢堡、牛奶、堅果、豆類、葷菜、零食!癌癥病人要不要忌口?是否忌口,民間說法頗多。有的主張忌口;有的認為不要忌口,什么都可以吃。有的認為不能吃雞、螃蟹、牛,肉、鯉魚等。中醫相對主張適當忌口,西醫一般不提倡忌口。西醫重視飲食與疾病的關系,也不是一概反對忌口,例如被黃曲毒素污染的食物,則不能吃;燒焦食品易使蛋白質變性,熱解和熱聚易產生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對人體有害而不主張吃,熏魚,熏肉也不主張多吃,酒能減低人體解毒功能和生物轉化功能,使免疫力下降,酒在機體內增加致癌物活性,并且具有細胞毒性,故不應飲酒。在服藥期間有的食物不能吃,如維生素C不宜吃蝦,因為維生素C能使蝦肉中的五價砷還原為三氧化二砷,對人體有很大毒性。中醫也不是盲目的不加區分地忌口,而是辨證地適當的忌口。一般認為,癌癥的早中期,病傷津劫陰,多屬陰虛內熱,故在飲食調理上,應忌辛溫燥熱屬性的食品,滯膩食品也主張少吃;在癌癥的中晚期多為虛證,寒證,飲食上主張溫補脾胃,益氣生血等食品類,而性屬寒涼的食品,則應少吃或不吃在不同的病種上,忌口也有所不同,如鼻咽癌病人在放療期間,應忌辛溫燥熱、油炸燒烤食物,忌吃狗肉、羊肉、胡椒、茴香等;胃癌病人忌食辛燥食品、桂皮、芥末,辣椒等;食管癌病人忌老豬肉、老鴨肉;肝癌病人忌母豬肉、少吃韭菜。總之,忌口應適當,盲目地忌口將致營養不良,影響疾病康復。
1) 應以新鮮、易消化,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為主,新鮮蔬菜、水果每餐必備。
2) 多吃有一定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菜花,卷心菜,西蘭花,蘆筍,豆類,蘑菇類等。
3) 選用具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物:紫菜,淡菜,海帶,赤豆,蘿卜,薺菜,荸薺,香茹等。但此類食品性滯膩,易傷脾胃,食納差和發熱時要少吃。
4) 不同體質選用不同食物。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可食用大棗,圓肉,生姜,鮮菇等;肝腎陰虛可用黑豆,核桃,鮑肉等;血虛可食菠菜,豆制品等。
5) 不同病種選用不同食物。肺癌病人可酌情選用百合,白木耳等;體虛舌質紅時可選用黑白木耳,鰻淡菜;痰多咳喘者可用雪里蕻,竹筍,蘿卜,枇杷等;黃膿痰多時可用生梨,柿子。胃癌病人脾胃虛濕熱時可食用苡仁,蓮子,豇豆,大棗等;脾胃虛寒時可用羊肉,龍眼肉,干姜等;上腹飽脹消化不好時可食用生姜,枇杷,佛手。肝癌患者有黃疸時可食用苜蓿等;腹水時可選食冬瓜,萵苣,赤豆,西瓜等;食管癌可選用韭菜汁,蕹菜等。
給腫瘤病人6大忠告
①進腫瘤科別害怕
②腫瘤不管你是否年輕
③就醫別當游擊隊員
④別把謠言當事實
⑤主動比被動好
⑥探望病人別亂問如何探望才能有助于患者康復?
腫瘤就是癌癥的區別
人們常常把腫瘤與癌癥混為一談,認為腫瘤就是癌癥,癌癥就是腫瘤,其實兩者有根本的不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類,惡性程度介于兩者之間的又稱為“交界瘤”,所以腫瘤不等于癌癥。
惡性腫瘤共有1000多種,共分兩大類,即癌與肉瘤。命名原則是根據發生部位和組織來源,在其名稱后面加上“癌”字或“肉瘤”字樣的均為惡性腫瘤。
因此,惡性腫瘤也不都叫“癌”。
癌與肉瘤的區分在臨床上有很大的意義。癌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淋巴系轉移常見;而肉瘤則多發于年輕人,多見血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