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小行星形成的隕星上發現了天然左旋氨基酸。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源起于地球本身,還是來自太空,這在科學界一直是個存有爭議的話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由小行星形成的隕星樣本中含有左旋結構的氨基酸,這或許可以解釋地球上的生命是源起于太空的。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起。此前有不少專家認為許多天然的生物性元素是經由隕石墜落帶入地球的,其理由是采集來的氨基酸樣本的分子結構僅有左旋結構——作為蛋白質和生命體結構基礎的氨基酸分子有兩個互為鏡像的分類,即左旋和右旋結構。
而此次NASA的科學家報告稱,在由小行星形成的隕星樣本和眾多碳含量豐富的隕星中發現了左旋異纈氨酸。據此,科學家認為地球曾在其形成初期經受過帶有左旋氨基酸的隕星的撞擊,這意味著左旋結構氨基酸也許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開始。
NASA科學家丹尼爾·格拉文博士說:“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最初的發現并非偶然。產生這些隕星的小行星中確實有某些活動與左旋氨基酸的生成有關。”
這種分子結構的左旋偏向在生命形成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延續,有證據表明液態水的出現促進了小行星中左旋異纈氨酸的分化。“液態水似乎是這一切得以繼續的關鍵,”格拉文博士說,“通過對這些小行星形成的隕星的礦物構成的分析,我們能夠搞清液態水對這些小行星的作用機理。這些小行星受液態水的影響越大,我們所能發現的左旋異纈氨酸種類越多。這一發現表明某些有液態水參與的過程能夠產生左旋氨基酸。”
科學家們還認為,輻射正是早期氨基酸結構左旋化的主導因素。太陽系形成初期接收的宇宙射線可能使得左旋氨基酸的數量增加,或者恰恰是這些射線使得右旋氨基酸逐漸減少。格拉文博士補充道,其他初始條件不同于太陽系的星系中生命則可能以右旋氨基酸為基礎發源。
(來源:中國日報網 譯言 編輯: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