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經濟衰退可能發生的路徑
《財富》雜志在本月推出的美國經濟專題報告中指出,如果做最壞的打算,經濟衰退發生,其形成路徑將是:由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影響,金融機構緊縮信貸,融資成本提高,進而壓低商業投資。投資規模縮減,又導致用工需求下降、失業率升高、股市震蕩、房地產市場持續萎靡,個人消費最終受到影響,從而誘發經濟衰退。
在次貸危機爆發后,信貸機構紛紛提高信貸門檻,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投資動力減弱。《財富》雜志的調查發現,如今哪怕是寶潔、IBM這樣經營穩定、信譽優良的大公司融資成本也大大提升。另外,對于美國活躍的金融業而言,信貸緊縮還對過去幾年火熱的并購等造成打擊。許多依賴杠桿融資的收購將難以為繼,48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電信巨頭BCE這樣的大型并購案如今已不現實。
再看個人消費。如果房價繼續下跌將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對個人消費產生擠出效應。高盛預計,次貸風波將導致房價繼續縮水兩成。最新一期的《經濟學家》雜志也預測,美國尚有200萬買房人面臨抵押貸款條件重置,屆時估計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將因按揭負擔大幅上升而棄房。隨著喪失贖回權的房屋再次進入銷售領域,房價可能進一步下跌,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對于過去幾年很多依靠住房抵押、循環授信獲得額外資金來源,滿足各類消費的美國人,房價的下跌將使他們從消費的“大手大腳”轉為“節衣縮食”。“藍籌經濟指標”的報告認為,對美國經濟貢獻率超過七成的個人消費增速今年將回落到4年來的最低點,而明年可能更低。
爭論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本周,美聯儲將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在目前狀況下,這次會議可謂“萬眾矚目”。目前從各類調查看,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將降息,但降幅是0.25個百分點,還是0.5個百分點難以預料。
不過,一些學者指出,盡管降息手段剛烈,但市場不能指望這劑猛藥能包治百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千禧波投資公司總裁約翰·墨登認為,降息的確能對美國經濟產生正面影響,但并不能化解次貸問題,因為其根源在于信用而非流動性。美國金融學教授吉姆·羅杰斯更激烈地認為,美聯儲降息將是“純粹的瘋狂行為”,因為降息之后,美國將面臨債券對外資吸引力下降、美元匯率繼續走低,導致進口成本增加以及通脹壓力上升等新問題。
更有學者質疑,美聯儲過分關注通脹目標的單向政策設計,為今天的次貸危機埋下隱患。如果沒有此前的多年低利率水平,美國住房市場可能不會出現高熱后的快速冷卻。羅奇就在《財富》雜志上撰文指出,經歷次貸危機后,美國貨幣當局應意識到,忽視資產市場與宏觀經濟間的關系是一種政策失誤。當然,也有人認為,對于貨幣政策不應求全責備,美聯儲當年為克服網絡泡沫破滅,“9·11”恐怖襲擊事件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連續下調利率的政策安排,恐怕還是適時、恰當之舉。(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