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備受關注的電價調整方案正式出臺。昨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自本月20日起全國非居民電價每千瓦時(度)平均提高2.8分錢,暫不調整居民電價,未來居民用電將逐步推行階梯式遞增電價,用電越多電價越高。國家發改委稱,這次電價調整影響有限,不會產生通貨膨脹。不過,這已經比業內預期的提高2.5分錢/度高出不少。
國家發改委表示,這次電價調整主要遵循四條選擇:突出重點、促進環保、推進改革、關注民生。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介紹,此次電價調整方案的出臺,是重點解決去年燃煤電廠上網電價提高對電網企業的影響,為進一步深化電價改革創造了條件。
各地上網電價有升有降
各地區、各行業此次電價調整的標準有所差異,對發電企業銷售給電網企業的上網電價作了有升有降的調整:受當地電網企業普遍虧損影響,陜西、山西、甘肅等十大產煤省、市(地區)將上調上網電價,改變企業嚴重虧損局面,價格浮動在每千瓦時上調0.2-1.5分錢。而沿海省、市(地區)供電企業盈利良好,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因此擬下調電價每千瓦時0.3-0.9分錢。
此次調價將統籌解決去年火電企業上網電價上調對電網企業的影響,同時將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的附加標準,并適當調整部分地區脫硫電價的加價標準。
為減排二氧化硫,大幅度減少酸雨,近年來,我國燃煤機組普遍安裝脫硫設施,使得電網企業需支付的脫硫加價資金增加,需要通過提高銷售電價疏導。另外,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目前在電價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不敷使用,需要提高標準。
在調整電價的同時,對銷售電價結構做了進一步優化。一是在全國僅剩的內蒙古東部電網實現了城鄉居民用電同價;全國城鄉各類用電同價的省份增至20個,其余省份也縮小了城鄉各類用電價差,減輕了農村電費負擔。二是三分之二的省份實現了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以促進第三產業健康發展。三是適當調整了各電壓等級差價,以更好地體現公平負擔成本的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電價調整僅僅是電力產業鏈的利益調整,而非業內一直期望的電力價格改革,盡管《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將推出,但是目前整個電力市場的改革步伐仍然舉步維艱。
電網增收近800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次銷售電價理順后,電網企業將是最大贏家,“電網企業近年來對電網投資巨大,加上承擔著無電地區及戶戶通電工程的投資,這些投資帶有公共服務的性質,經濟效益較差。解決電網企業的虧損問題,也有助于推進電價改革?!?/p>
國家電網公司相關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這次上調的是終端銷售電價,能夠讓他們從虧損到盈利。兩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每年銷售電量是3萬億度,電價每度上調1分錢,那么它們相對應的就是300億元,這是非常可觀的數字。
以此次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那么兩大電網公司將增加近800億元的收益之多。
據兩大電網公司2008年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公司售電量為21235億千瓦時(度),主營業務收入11556億元,利潤總額96.6億元;南方電網公司售電量為4826億千瓦時,營業收入為2855億元。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此次上調電價值得注意兩點,首先,并不增加居民用電成本,在我國目前民用電只占到電力總消費量的8%-10%,實際所占比例很??;另外,實質上與電力價格改革沒有直接的關系,僅僅是臨時舉措,這只是考慮到了電力產業鏈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同時,對于發電企業的盈利也沒什么關系。
去年,國家發改委在7月1日和8月20日兩次對電價進行調整,其中上網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4.14分,輸配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0.36分,銷售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2.61分。上述國家電網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去年上調的2次電價,國家發改委考慮到了煤炭價格上漲給發電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但是最終是把成本轉嫁給了他們。這次等于把去年的部分“還了回來”。
從國家電網公司透露的數據看,由于去年前9個月,國家電網虧損160.5億元,其30個地方公司中有25個公司虧損。
名詞解釋
非居民用電
非居民用電直觀來講,就是除了居民以外的用電者。比如工廠,企事業單位等等。與普通居民用電的標準和制度都有所不同。其中包括非居民照明用電、商業用電、非工業用電、普通工業用電、大工業用電等等多個方面。
去年國家發改委在7月1日和8月20日兩次對電價進行調整,其中上網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4.14分,輸配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0.36分,銷售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了2.61分。
其中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也就是常見的“三段式電價”。上網電價:電網從電廠買入的價格。輸配電價:電力部門內部之間的結算或交易價格。銷售電價:供電部門賣給用戶的價格。
三大上調原因
1.兩大電網公司出現巨虧
電網方面去年8月20日國家將全國火電機組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由于當時通脹壓力較大,且金融危機已經給經濟發展造成沖擊,電網企業銷售電價沒有同步調整,導致購電成本劇增。今年1-8月,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虧損161億元,同比減少利潤238億元。
2.各地發電企業苦樂不均
發電方面火電企業執行標桿電價存在苦樂不均的現象。目前各地區的標桿上網電價主要依據機組平均造價、煤價和煤耗制定。由于近年來各地區燃煤機組造價、煤價、煤耗變化較大,而標桿上網電價未能及時調整,各地燃煤電廠經營情況差異較大。東部沿海地區發電企業盈利能力較強;中西部有些地區如山西、陜西、甘肅等發電企業普遍虧損。
3.力挺“可再生能源發電”
節能減排自2005年底至2008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加了868萬千瓦,增長了703%,其中,風電裝機增長了695%,且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需適當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
(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