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算賬”懾金融
除了歐洲局勢外,上周四起,美股還受到“類高盛事件”影響。金融類股票領跌,導致美股上周四、周五連續下跌。
美國東部時間5月13日,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向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集團(現屬美國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集團和瑞士銀行8個金融巨頭發出傳票。上述金融機構可能因推銷又賣空同一款CDO產品,導致投資者受損失而接受調查。
繼高盛事件后,美國政府針對金融危機的“秋后算賬”行動似有愈演愈烈趨勢。而金融股集體走弱則反映了投資人對金融機構前途的憂慮情緒。
除了政府為和納稅人統一戰線“針對”金融機構外,美國政府的金融改革新政也讓金融股雪上加霜。上周四,美國參議院投票限制收取信用卡及借記卡交易費用。該消息發布后,銀行及信用卡公司股價迅速下滑,Visa和萬事達一度重挫9.9%和8.6%。
有分析顯示,限制收取交易費用本身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有限,但這一限制更使人擔憂金融改革法案將有損金融業收益。
熊市或卷土重來
在經歷了一周大起大落后,市場對美股未來走勢的看法出現較大分歧。
金融危機爆發前曾警告股市將崩盤的美林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森柏格就提醒投資者宜盡早離場,認為股市出現大起伏是熊市卷土重來的前兆。
羅森伯格分析,類似上周一道指單日暴漲的現象幾乎都發生在股市長線陡降走勢中。歷史經驗顯示,在過去16次類似狀況里,12次發生在資產泡沫危機發生之時,另外4次出現在10年前網絡泡沫時代。
此外,考慮到投資者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市場對美股調整期的時長預測有所加長。不少預測認為,美股調整期將長達半年。
然而,與上述觀點對立的看法也不占少數。Cowen &Co.證券部門負責人John O’Donoghue認為在恐慌過去之后,投資者變得稍顯保守十分正常,但只要市場穩定下來,股價仍然有上漲空間。《巴倫周刊》封面文章就認為,歐洲主權債務不足以撼動美國股市未來保持走牛的大趨勢。大摩前首席全球策略師巴頓?比格斯甚至預測,在科技類股的引領下,美國股市可能最高上漲20%。(劉洋)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