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7天跌10% 信達澳銀基金浮虧2500萬
兩年耗上億凈利推出半價股權激勵案受質疑
作為信達澳銀領先增長的第一大重倉股,股價下跌令該基金7天浮虧約2500萬元,基金回報率在同類榜單中墊底
作為校車市場份額的最大占有者,宇通客車5月以來下跌10%,成為《證券日報》基金周刊重點跟蹤觀察的143只重倉股中跌幅最大的股票;僅僅7個交易日,重倉基金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浮虧約2500萬元,該基金凈值順勢下跌,回報率在同類榜單中墊底。這一切,與宇通客車5月初披露的半價股權激勵案密切相關。
記者注意到,以基金為首的主力機構近日對宇通客車的持股信心銳減,7個交易日累計減籌1.26億元,資金流出率達到10%。
“宇通客車推出半價股權激勵草案或導致公司今后每年利潤減少上億元,股價的持續下跌反映出二級市場對該公司股權激勵的不滿。”北京一交運設備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分析道,“長遠看,股權激勵或許有助宇通客車凈利潤維持高增長,但短期的業績壓力令基金持股信心驟減,目前逢高出逃的意愿強烈。”
股權激勵“刺傷”股價
5月份以來,上證指數微跌0.06%,《證券日報》基金周刊重點跟蹤觀察的143只重倉股(68只股票的基金持倉占流通股本比例超過15%,75只股票的基金持股市值超過10億元),有85只跑贏大盤,占比近六成,而在4月份的強勁反彈中僅有63只占比四成的股票跑贏大盤。雖然基金重倉股5月以來整體抗跌,但股價分化嚴重,信達澳銀基金的第二大重倉股宇通客車下跌近10%,成為期間股價下行速度最快的基金重倉股。
5月3日,停牌一天的宇通客車在發布股權激勵草案后復牌,這一股權激勵草案的授予價格相當于董事會決議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50%。這一方案公布后,盡管A股市場依然維持強勢,宇通客車復牌后卻一度放量暴跌超過8%,午市后雖有所反彈,收盤時跌幅仍然達到4.18%,成交額放大至6.8億元,創出上市以來天量。據調查,質疑者多為中小股東,理由是激勵門檻低、市價一半的授予股價過低。
根據計劃,公司擬授予不超過3620萬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擬授予3267萬股,授予價格為每股12.78元,有869人可以參與,這一價格相當于5月2日(第七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50%。
中信證券在經過測算后指出,如果以4月27日的收盤價25.60元/股作為授予日價格,2012、2013、2014年稅前激勵成本分別為1.68億元、1.53億元、1.44億元,按實際所得稅率13%進行測算,在2012年~2014年,股權激勵將減少公司1.46億元、1.33億元和1.25億元的凈利潤,上述數字分別相當于2011年凈利潤的12.36%、11.26%、10.58%。
“只要公司發展好,宇通客車給予員工更好的福利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由于行權價與市價相比相差太大,令公司股權激勵成本過高。”北京一交運設備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分析道,“股價的持續下跌,已經反映出二級市場對該公司股權激勵的不滿。”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宇通客車5月以來累計下跌9.96%,最大跌幅深至11.80%,且上周末股價已經創出2月22日以來的階段新低。
機構7天凈賣出1.26億元
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及指南針機構密碼數據統計,在短短7個交易日里,宇通客車已有1.26億元的籌碼流失,相當于近13家只重倉基金全部撤離。
具體來看,5月3日,宇通客車沖高回落,全天下跌4.18%,上證指數微漲0.07%;當天有8702.94萬元以基金為首的機構資金凈賣出宇通客車,其中機構買入額4.20億元,賣出額5.07億元。5月4日,宇通客車微跌0.16%,當天又有335.60萬元的機構資金選擇逃離,其中機構買入額1.50億元,賣出額1.53億元。5月7日,宇通客車放量下跌1.14%(上證指數跌0.00%),當天則有2952.66萬元的機構資金凈賣出,其中機構買入額2.08億元,賣出額2.37億元。5月8日,宇通客車縮量微漲0.08%(上證指數跌0.13%),當天吸引了4551.95萬元的機構資金凈流入,其中機構買入額1.48億元,賣出額1.02億元。然而,好景不長。5月9日,宇通客車雖然逆市上漲0.29%(上證指數跌1.65%),但當天卻有236.36萬元的機構資金選擇凈賣出,其中機構買入額0.47億元,賣出額0.50億元。5月10日、5月11日,上證指數一漲一跌,漲幅分別為0.07%、-0.63%,宇通客車同期再度放量下跌,跌幅分別為1.17%、2.82%;機構資金減輕手中籌碼成為主流,兩個交易日,以基金為首的主力機構分別凈賣出3762.25萬元、1168.40萬元。
5月3日至5月11日,7天時間里宇通客車六跌一漲,以基金為首的主力機構在有6天在減倉,合計凈賣出12606.27萬元,機構買入額、賣出額分別11.72億元、12.98億元,資金流出比例達10%。
北京一交運設備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記者分析道:“長遠看,股權激勵或許有助宇通客車凈利潤維持高增長,但短期的業績壓力令基金持股信心驟減,目前逢高出逃的意愿強烈。”
信達澳銀7天浮虧2500萬
據今年基金一季報披露數據,共1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7只基金在一季度持有宇通客車(其中新進基金14只,加倉基金19只,減倉基金4只,退出基金91只),持股總數為1429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21.22%,持股數環比上季度增加5739萬股,持股市值也由去年底的18.44億元提升至34.73億元。隨著宇通客車股價的下跌,基金持股市值再度縮水,37只基金賬面累計浮虧超過3億元。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泰達宏利基金旗下9只基金合計持有宇通客車2968.31萬股,持股市值7.21億元,為第一大重倉基金公司;緊隨其后的則是上投摩根、易方達、信達澳銀,持股市值分別為6.80億元、4.40億元、2.26億元。其中,宇通客車近次于五糧液,為信達澳銀基金公司的第二大重倉股,該基金公司旗下僅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持有該股,且為該只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持倉占基金凈值比4.93%)。宇通客車的下跌,對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打擊最大。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若持有宇通客車的倉位不做調整,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截至5月11日的持股市值為2.14億元,與一季末的2.26億元的持股市值相比,浮虧1200萬元。其中,截至今年4月末,該基金持有宇通客車市值為2.38億元,與一季度相比浮盈1200萬元。也就是說,短短的7個交易日,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持有宇通客車浮虧2400萬元,若按上周末的最低價計算,浮虧額更是達2528.73萬元。
從重倉基金的凈值表現來看,37只基金5月以來平均回報率為0.63%,低于全部偏股基金1.24%的平均業績水準,包括受宇通客車拖累最深的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在內的10只重倉基金,5月以來回報率均為負值。其中信達澳銀領先增長5月以來回報率-0.07%,在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榜單中倒數第32名;該基金二季度以來回報率為5.39%,尚處于同類中游水平。足見,宇通客車下跌,直接將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回報率拖到墊底水平。
信達澳銀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經理王戰強近日表示:“我們在選股時強調成長和價值不可偏廢,強調公司的質量和盈利的長期可持續性。”
顯然,這位在成長與價值間找平衡的基金經理,并未料到宇通客車這只重倉股的短期業績壓力以及市場喜好的影響。(記者 趙學毅)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