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布研究報告:美國酷暑純屬“自作”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主管詹姆斯?漢森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4日發表的一篇學術報告中說,近年來美國和其他地區極端炎熱氣候頻現,人類活動所致氣候變化是唯一的背后推手。
漢森在一份發表于1998年的氣候研究報告中預測,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華盛頓特區2010年至2020年每年最高氣溫突破35攝氏度的單日將超過9天。
事實上,2012年尚未結束,華盛頓特區已有23天超過這個標準。
漢森說,當時顯得如此殘酷的預測,現在看來竟然仍然“保守”。“我需要坦白,自己過于樂觀。事實證明我關于全球變暖的預測,但我未能完全發現氣溫升高會如此快地加速極端天氣的出現。”
據漢森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極端炎熱天氣出現的幾率不足三百分之一,而如今這一幾率已接近十分之一。漢森說,就統計學而言,這種高頻出現的極熱天氣已經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氣候在變化。
漢森的結論與上月發布的另一份國際研究結果相一致:2011年全球干旱、洪水、炎熱等極端天氣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關系密切。
漢森認為,歐洲2003年、俄羅斯2010年的極端炎熱以及美國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2011年大范圍干旱,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新華社記者 朱超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