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料庫>環球周刊>日本政壇>第二頁
![]() |
頻道推薦> 哈馬斯7日回復是否接受以色列長期停火協議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網 曾招募80余女人彈 | 辛普森因綁架罪等被判33年監禁 | 五角大樓明年計劃招募千名外籍醫護 | |
安倍的相位亮起紅燈
2007-07-06 09:38:34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堅持下,日本本屆國會會期延長了12天。由于國會延遲閉幕,原定在7月22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被迫順延至7月29日。參議院選舉延遲雖然不是破天荒的事,卻是執政黨心虛之舉。 在日本,國會會期原本有嚴格規定,任何修改都必須獲得朝野政黨的協商。延期是執政黨藉口尚有三項重要法案未曾通過,而在野黨則堅持法案不能草草成立,必須經過認真審議,但實際上大部分時間是花費在國會程序的爭論上,所謂審議根本就是形式而已。輿論界的一致見解是,這是執政黨在選舉前的拖延戰術,目的在累積更多"政績",說明安倍政府對這次選舉如履薄冰。換言之,對選舉缺乏信心。 眾所周知,安倍內閣上臺以來狀況連連,首先是內閣支持率不斷下滑,其次是內閣成員丑聞不斷,從金屋藏嬌、口不擇言、不法政治獻金,直到農林水產大臣的上吊自殺,不僅暴露了安倍的政治領導能力有限,也說明了安倍內閣的好高騖遠。當然,最大的困擾就是內閣支持率跌而不止,加上國民養老金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使到執政自民黨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 民調滑坡出人意料 日本國會分參眾兩院,政治活動重心則偏重眾議院。這次參議院選舉只改選其半數議席,即使執政黨遭到慘敗,理論上也不致影響到現政府的安危。事實上,民調不佳必然會動搖安倍的黨內領導地位,也會對自民黨的政權構成嚴重威脅。何況這是安倍上臺以來的第一次選舉,等于是第一次信任投票,若不過關,就沒有繼續執政的理由了。 安倍原本被認為是日本極端保守派的嫡系傳人、少壯派的領軍人物。他去年9月上臺執政時,所有民意調查都顯示他獲得極高的期待,當時他的內閣支持率平均超過70%。但奇怪的是,他雖然高舉"改革"的旗幟,包括將防衛廳升格為"省",還立法要進行教育改革,甚至矢言要在三年內修改和平憲法,展示有重建戰后日本的決心,但民調反而沒有跟著他的指揮劍而起舞,內閣支持率不斷下降,從當初的平均70%,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 《朝日新聞》的最新民調還顯示,支持率已跌破28%,不支持率則上升至48%。近半數人不支持的內閣,這還是"人氣不佳"的森喜朗內閣以來的事。 若說民調對安倍有偏見也非事實。雖說《朝日新聞》民調支持率2月份已跌至37%,但隨著安倍修正其前輩小泉的"遠交近攻"敵視鄰國的亞洲外交政策,開始主動與中韓改善外交關系之后,民調即刻給他應有的評價,即從3月份開始出現了回彈,4月、5月都在上升,終于回到了44%的一般水平。只是好景不長,民眾的視線又從外交回到現實的民生問題,支持率又持續滑坡。 安倍政權與小泉政權的最大差異,是小泉被外交扣分,安倍則因外交而得分。只是后者的效應很短暫,內政的效應還是影響著全局。 參議院選舉的到來,雖然其政治意義是信任投票多于政權的改變,甚至只是個"中間選舉"性質,但過去的選舉說明,它雖不足以改變一個掌權政黨,卻有能力改變首相的地位。因為,參議院有242個議席,每三年改選半數,即121個議席。執政聯盟要在參議院維持多數,這次必須能維持64個以上的議席。假設公明黨的13個議席不變,自民黨至少也得守住其中51席。但以現在的民調趨勢來看,自民黨不僅沒有選舉獲勝的把握,遇上滑鐵盧的機率還是極高。 國民不認可其政策 過去,自民黨在日本政壇一直保持第一黨地位,但近期民調卻顯示,自民黨與民主黨已經處于勢力伯仲的狀態。共同通訊社的最新民調顯示,有28.8%選民表示會把選票投給民主黨,只有26.5%選民表示會繼續投票支持自民黨。至于他們期待誰執政,36.6%說是民主黨,35.7%說是自民黨。民主黨領先自民黨,這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民調當然不能代替選舉投票,但安倍政權不得民心,連傳統自民黨支持者都開始背離他,這確實是安倍的危機。自民黨干事長中川秀直公開出來安撫其支持者,否定安倍會因此提早下臺,他說,"參議院選舉只是一場中間選舉,即使議席不過半,他也不需下臺"。事實是,1989年參議院選舉,首相宇野宗佑領導的自民黨只獲得36席,結果他引咎辭職。1998年參議院選舉,首相橋本龍太郎也因選舉失敗,只獲得44席而辭職。安倍晉三眼看其民調一直滑坡,當然擔心選舉慘敗而被迫提早下臺。 安倍上臺執政表面風光,揚言要把日本帶離戰后狀態,恢復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照說,日本選民會對他頂禮膜拜,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因他的民調從第二個月開始就往下掉,不足半年就成了"人氣不佳"的政權。原因何在呢? 安倍政權好高騖遠,急躁冒進,這是他最大的失敗原因。除了政策不被一般國民認可之外,內閣成員良莠不齊,金錢丑聞,舌禍頻發,顯示安倍首相的領導能力欠佳。安倍上臺后,就在去年12月發生行政改革擔當大臣佐田玄一郎政治資金丑聞辭職事件;1月又發生厚生勞動大臣柳澤伯夫稱女性為"生育機器"的風波;5月發生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上吊自殺事件;6月再發生國防部長久間章生稱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是"無可奈何的事"的舌禍,使原本就"人氣不佳"的安倍內閣更陷入了谷底。 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上吊自殺,根本就是一宗典型的"錢權交易"事件,但日本極端保守勢力還企圖利用它來獲取同情票,比如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替安倍內閣打圓場,說這是"武士道精神"。它雖然阻止了真相的調查,卻也無法掩蓋日本官場腐敗的現實。由于貪污舞弊案的頻發,而根源就在于有日本高級公務員下放關聯產業或機構的制度,使"官制談合"(虛假投標)和"錢權壟斷"現象成了日本的特征。 為了緩和不滿,應付選舉,安倍政府匆忙提出了《公務員制度修正法案》,并強行在國會迅速通過。但法案的通過并不能給安倍政府加分,原因是一般選民都清楚,高級公務員下放或下凡制度一天不改,日本不可能改變錢權交易的現象。 5000萬養老金紛失 但是,5000萬件養老金紀錄紛失事件,卻像6級地震爆發,不僅成了最大的社會新聞,也給了選舉前的安倍政府一記致命打擊。日本的養老金制度名目繁多,內容也不統一,直到最近十年才開始改革和調整。不料,卻發現社會保險廳管理下的養老金紀錄,竟然有超過5000萬份出現問題。不是對不上養老金主人的戶頭,就是紀錄本身有差錯。一般選民也許不關心政治動向,但對于自己準備要領取的養老金,卻因為行政部門的過失、紀錄有誤而不能領取,這種焦慮和憤怒就無法比擬了。 雖然安倍政府作出保證,在一年內查明這些迷失的紀錄,但沒有人會相信其政府能實現諾言,因為一天必須調查15萬份以上的紀錄,這有可能嗎?其次是,安倍首相率先表示,將把自己的年中花紅捐出來填補養老金的損失。這個舉措同樣遭到民眾質疑,不僅無助問題的解決,更有轉移人民視線之嫌。 三年前,自民黨政府就因養老金問題使其在參議院選舉中遭受挫折。當時小泉政府援引首相特權,提早解散了眾議院,逃避了被迫下臺的厄運。現在,安倍不僅面對類似的養老金困局,還因為內閣支持率一跌再跌,使他更是坐困愁城。養老金問題嚴重破壞了政府的信譽,這當然不是政府在短短20多天內能夠解決的,因此選舉中受重挫是肯定的。問題是,在野黨能否強力給予執政黨一擊。安倍能否坐穩其首相位子,結果就看這次選舉了。 舌禍給安倍雪上加霜 國防部長久間章生的"原爆"發言,在某種程度上,是講了日本保守本流的真心話,就是美國的原子彈確實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他顯然是選錯了時間,也選錯了題目。不少日本人內心其實也想擁有核彈,但廣島、長崎,甚至沖繩人民受到的打擊太大,教訓太深,他們已真正成了反戰反核力量。久間的發言不僅傷了他們的心,也暴露了日本官員擁核的愿望,特別是在選戰前夕,卻讓安倍處于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 從安倍即刻批準久間辭職,又史無前例匆忙委任一名女性、安倍的"輔佐官"小池百合子填補空缺來看,他一要給人政治身段柔軟的印象;二要給人女性的親和力,對國內國外,特別是對選戰也許能有些許幫助。 不過,安倍內閣給人烏合之眾的印象已經成型,要在短期內改變人們的印象,又談何容易呢?因此,安倍面對選舉苦戰是必然的。(來源:聯合早報 黃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