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臨強手 多輪投票后獲勝
斯蒂爾1月30日晚并沒有輕松贏得共和黨全國委員會168名代表中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他是在經(jīng)過了多輪表決后才以并不明顯的優(yōu)勢戰(zhàn)勝其他候選人的。他的競爭對手包括在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鄧肯、俄亥俄州前州務卿布萊克韋爾、密歇根州共和黨主席阿努西斯、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主席道森和田納西州共和黨前主席薩爾茨曼。薩爾茨曼去年曾幫助阿肯色州前州長赫卡比競選共和黨總統(tǒng)提名未果,他12月在競選全國委員會主席時因為散發(fā)了一張含有諷刺奧巴馬歌曲的CD而飽受指責。薩爾茨曼在1月30日的投票開始前突然宣布退出,且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現(xiàn)主席鄧肯由前總統(tǒng)布什直接任命,具有豐富的行政經(jīng)驗,但他的競爭對手個個都要求共和黨進行改革并自詡為變革性領袖。鄧肯在投票開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因此在中途宣布退選,還酸溜溜地說:“很顯然,改變的風真是刮起來了。”他在競選連任失敗后向前總統(tǒng)布什表達了感激之情,并稱2年的任期是“一生的亮點”。進入當晚最后一輪投票的是斯蒂爾和道森,斯蒂爾贏得91票,超過獲勝必需的85票,因而成功當選新主席,任期2年。
*** 創(chuàng)造歷史 共和黨意在翻身
斯蒂爾在獲勝后感嘆,全國委員會代表的選擇標志著“一個新政黨的黎明,它將帶著力量和堅定朝新的方向前進”。他承諾要促進團結建立一個新的共和黨。他說:“我們要對所有的朋友和敵人說‘我們希望你們能加入我們,我們希望能和你們在一起’,而對那些試圖阻礙我們的人,做好準備挨踢吧。”他此前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共和黨人曾經(jīng)說,這個國家里的機會不在政府而在個人手上。可是在過去10多年里,我們共和黨人迷失了方向。因為語言和行動之間差距越來越大,使得我們最終失去了信譽。錯誤不在于思想,而在于領袖們的失敗。”
有媒體評論說,斯蒂爾的當選體現(xiàn)了共和黨去年遭遇重大挫敗后試圖響應民眾變革呼聲、重新塑造形象的意圖。共和黨2008年不僅丟掉了白宮,還失去了國會兩院的控制權,其傳統(tǒng)勢力范圍和支持人群也出現(xiàn)縮水,布什又成為美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tǒng)。這些都讓共和黨人如坐針氈,黨內呼喚變革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斯蒂爾是共和黨領導層中少有的黑人,而且不是該黨全國委員會的成員,政治立場與其他幾位候選人相比也比較溫和,讓這樣一位氣質清新的黑人成為全國委員會主席不僅可以和民主黨推出首位黑人總統(tǒng)候選人一樣創(chuàng)造歷史,也有助在民眾中樹立共和黨尋求變革的形象,為今后的選舉造勢。斯蒂爾的首要任務就是重振共和黨士氣,并在明年秋天的國會中期選舉中“收復失地”。
有分析指出,現(xiàn)年51歲的斯蒂爾僅比奧巴馬大3歲,很可能在2010年再次競選聯(lián)邦參議員,并在不久的將來爭奪美國總統(tǒng)寶座。他也是共和黨繼去年推出的美女州長佩林之后又一重點培養(yǎng)對象。也許在2012年,美國民眾就可以看到一場兩位黑人候選人對決的總統(tǒng)大選。(環(huán)球在線:董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