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北約28個成員國的外長4月22日將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非正式會議,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目前正在飛往塔林的途中。美國媒體21日的評論稱,在蘇聯解體20年之后,已經61歲的北約如今正遭受著某種“中年危機”,它需要對自身存在的目的和問題進行全新的審視。
如今北約在很多問題上都面臨著煩惱,各成員國對派駐北約聯軍前往阿富汗、對美國在歐洲的核存在以及歐洲應該跟莫斯科保持著怎樣的關系以及北約東擴都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而希拉里和其它27國外長討論的兩個重要議題分別是聯軍在阿富汗取得反恐戰爭勝利的前景以及波黑加入北約問題。此外,各方還將討論美國對歐洲的核保護傘,由此引發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華盛頓是不是應該撤出在冷戰時期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外界估計美國有200枚核彈依然分布在5個北約國家里。
奧巴馬對這個問題迄今還沒有正式的表態,他希望俄羅斯能對西方任何一次核裁的動作做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德國認為美國撤走在歐洲的核武跟要求俄羅斯采取對應行動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北約成立的初衷是為了抵抗蘇聯對西歐的侵略,如今雖然這個共同的敵人已經不復存在,但如何對待俄羅斯令成員國分成了明顯不同的陣營。奧巴馬希望在修補小布什時期遭到損害的美歐互動關系的同時,也積極重新建設和莫斯科的關系,但在太西洋另一邊的同伴卻想得沒這么簡單。
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軍事沖突讓后來加入北約的蘇聯成員國非常憂慮,因為他們發現老鄰居俄羅斯依然火爆和危險。而包括德國在內的地處西歐的北約成員國則更愿意把俄羅斯當成主要的貿易伙伴和天然氣以及石油供應商。在中歐和東歐的北約成員國心情也非常復雜,它們在歷史上跟沙俄帝國有過不少的恩怨。而那些新加入的成員國則把美國在歐洲的核存在當成制衡莫斯科軍事實力的重要保證。
據悉,各方這次還將討論重新界定北約的有關章程,要在新擬定的內容中體現911襲擊、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及俄格沖突這些因素,供奧巴馬和27國元首11月會晤時最后敲定。值得注意的是,北約的憲章規定如果一國遭受攻擊等于所有國家遭受攻擊,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黑客對一成員國的攻擊是否應算入這個范圍,各方將為此展開討論甚至激辯。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認為,在阿富汗的戰爭凸顯出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北約應該走出歐洲,去跟諸如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大國的軍事力量展開合作,但是也有人擔心北約不應把攤子鋪得太大,而且這樣做可能會被質疑有削弱聯合國作用的企圖。由于對印度和中國存有戒心,北約在跟這兩個國家開展系統性合作方面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來源:中國日報網 董瑋 編輯:劉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