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調整 力求穩健
為尋求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金磚國家紛紛加大主動調整的力度。
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速調降至7.5%,引發全球關注。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中國調降經濟增速,體現了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的改變,更凸現出中國主動謀求結構調整、注重經濟增長質量的思路。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界看到中國政府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將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在擴大內需方面將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將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在房地產調控方面將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將抓緊制定總體方案。
面對出口下降、本幣走強和進口激增,巴西采取了降息、對外資征收金融交易稅、增加公共投資、對部分工業部門實施減免稅以及提高部分進口產品關稅等應對舉措。此外,作為長期戰略,巴西政府鼓勵對工礦業和農業初級產品進行深加工,促使出口產品實現附加價值;將“創新”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在財政和稅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入私人資本,加大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力度。
對南非而言,電力等基礎設施瓶頸已明顯制約經濟發展。南非總統祖馬今年2月宣布,南非將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南非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增長戰略。南非經濟發展部長易卜拉欣·帕特爾日前還表示,創造就業是南非新經濟增長戰略的核心內容。
雖然存在油價上行等有利條件,但俄羅斯也在為防范風險積極準備。為應對外部風險,穩定國內金融體系,俄央行去年年底下調再融資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俄羅斯經濟發展部表示,高油價將使俄財政收入有穩定預期,從而使政府在鼓勵高科技和創新產品研發以及增加社會公共支出方面底氣更足。
印度2011年出現了外國機構投資者大量撤資、股市大跌、本幣貶值和經常項目逆差擴大等問題。為化解風險,印度政府在今年1月繼續開放資本市場,允許外國個人投資者直接進入股市,吸引更多海外資金。此外,印度政府還在今年3月公布的新財年預算中通過增加稅收和減少石油補貼主動削減財政赤字,力圖進一步控制財赤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