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薩爾瓦多的學生羅柏圖向溫家寶介紹說,薩爾瓦多地熱發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25%。今年6月他就要畢業了,回到薩爾瓦多為開發中美洲地熱發揮作用。
溫家寶說,我當初進入北京地質學院學習時就明白,地質工作者有兩大天職:一是開發資源,一是防災減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同《科學》雜志主編進行過一次對話,在組織抗震救災中我運用了所學的地質知識。開發資源包括礦產資源和能源。當今世界,能源正孕育一場變革,要特別關注兩個領域:一個是最近發現的頁巖氣,另一個是地熱。這兩個領域以往沒有被重視,現在正孕育著很大的突破。
來自中國陜西綠源地熱開發公司的黃嘉超,正在這里攻讀熱儲工程專業的研究生。他說,中國中低溫地熱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中東部地區。他研究的主體是陜西咸陽地熱田和河北地熱田。今年夏天畢業回國后將把研究和學習的成果運用到國內地熱建設上。
溫家寶說,正如黃嘉超同學所說,中國是世界上地熱資源蘊藏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以淺層盆地為主,以中低溫為主。高溫地熱也有,比如西藏羊八井和云南騰沖地熱。“騰沖”就是火山升空的意思,那里是古火山和現代火山發育的地區。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空間十分廣闊。
聽完三個同學的發言,溫家寶結合自己一天的參觀和考察說,地質科學是一門永恒的科學。第一,地質科學把氣候與生物聯系在一起。過去學地質在學古生物的同時要學習古氣候。今天應對氣候變化也需要把氣候與生物連在一起。第二,板塊構造是地質構造中的革命性發現,讓我們認識到一些重大地質變化。人們懂得板塊以后,才知道諸如冰島地區火山、地震、地熱集中,就是北美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隆起的緣故。第三,我們所用的礦產資源仍離不開地質礦產資源,它包括金屬、非金屬,尤其是能源,比如煤炭、核、石油、天然氣,也包括水資源和地熱資源。第四是加強防災減災。只要注意到今年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就應該去預防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方法是變害為利。他對大家說:“熱愛自然吧,熱愛地質吧。”
專家和學生們對溫家寶的發言報以熱烈的掌聲。
聽了溫家寶的發言,弗雷德森意猶未盡。他向溫總理問道:中國會把開發地熱資源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組成部分嗎?
溫家寶回答:是的。“十一五”期間中國實現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們計劃將單位GDP能耗再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17%。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改造原有電廠,建設新能源電廠,其中就包括地熱電廠。我們要向聯合國有關組織、特別是冰島等開發地熱比較先進的國家學習。
聽完溫家寶與專家和學生的交流,斯卡費丁松幽默地說:“您從政實在是科學界的一大損失。冰中兩國加強地熱領域開發合作,將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本報雷克雅未克4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趙承、馮堅、孫奕,本報記者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