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的明確,決定了中國一航貴州集團下一步發展方向。董事會決定將“山鷹”的開發研制列為集團的“一號工程”,并明確提出:“上級立項要干,不立項我們自籌資金也要干。干只能成功,沒有別的路可走”
。
2001年1月18日,這是一個歷史永銘的日子,是一航貴州集團決定今后成敗的關鍵之日。而這天召開的董事會,則是一航依托“山鷹”向世人亮翅,顯示中國航空人氣魄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沒有這次舉足輕重的會議,那么今天一航貴州集團的歷史可能不是由我們這么來寫;有了這次會議的正確果斷決策,也才有我們今天這樣來寫這段歷史——一航貴州集團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現的“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集團理念,“激情進取,志在超越”的中國一航精神。
今天,我們之所以說這是一次“志存高遠”勇于超越的決策,那是因為由此而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寶貴的“山鷹”精神。多少人為之而感動。
這次決策會,宣告了“山鷹”由貴州集團自己立項,也宣告了貴航人要“自加壓力、自加動力、自籌資金、自主開發”研制新型高級教練機。顯然,貴航人把自己放在了一個自擔風險的境地。但作為上級的中國一航沒有坐觀其態,中國一航總經理劉高倬鮮明地支持貴州集團的決策者們,在贊賞中,更傾注幫助關懷之心,他和中國一航的其他領導一段時間跑得最多的地方是一航貴州集團,又是調研,又是協調指導,解決具體問題。他知道一航貴州集團的困難,更深知自擔風險的壓力,而這壓力是為了“航空報國”,中國一航作為國家航空工業大集團,有責任為下屬企業承擔責任和壓力,責無旁貸地分散貴州集團的壓力。他理解,貴州集團他們因為國家經費緊張,為國家著想而勇擔風險,自籌資金,這就是中國航空人的高度責任感。而這種“投資主體、研制主體、風險主體”在國內航空工業界也只有一航貴州集團一家。
2002年3月14日,中國一航將“山鷹”正式立項;極大地激發了貴州集團十幾萬職工家屬的心,貴州集團上下沸騰,人們奔走相告,航空報國的激情再次被點燃。
“山鷹”的研制因為是全新的飛機,采用了許多從未用過的新技術、新工藝,必須以全新的東西用于這架飛機里,因而具有很大的失敗風險。雖然是立了項,但這是在刀刃上跳舞,弄不好就危在旦夕。那是什么樣的滋味,只有當事者最能體味。
在研制中,中國一航組織了型號管理班子,由中國一航常務副總經理楊育中掛帥任型號總指揮,中國一航航空產品部前部長晏翔與周萬成任型號副總指揮。一航的確把“山鷹”作為一航的重點型號而傾注了心血,也擠出了億元資金給貴州集團研制“山鷹”。可別小看這點錢,雖然無法與其它重點型號相比,但這不是國家拿的,是一航想方設法籌集的。而貴州省人民政府不僅在道義上給予了支持,而且從資金上給予低息貸款支持。當然,大部分資金還是靠中國一航貴州集團自籌。
當軍方聽說“山鷹”是貴州集團自籌資金研制的,他們也深深被感動了,在內部宣傳時念念不忘地說:“貴州集團是用民品積累來的錢,勒緊褲帶擠出來的錢研制‘山鷹’的啊!我們的航空企業真正在航空報國啊!”
研制“山鷹”,是在特殊環境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國家研制一種新的產品,這當然是一種國防責任,是“航空報國”的情結。其深層次的政治因素是通過“山鷹”工程來凝聚貴航這支航空技術力量,保持這支“三線”隊伍,是為國家利益考慮。而保留住這支“三線”隊伍,軍隊是很支持的。“貴航人不僅考慮的是自己的生存,而是站到時代的前列。沒有這個精神,保留不下這支隊伍,保持這支隊伍,就保留下這支力量。”這是部隊對一航貴州集團的政治評價。
這就是貴航人的氣魄,它體現的是一群矢志不渝的中國航空人的“航空報國”之魂。正是有了這樣的團隊,才會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來源:中國航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