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艦艦導彈的總體特點
射程遠,威力大。通過性能對比介紹可知,俄軍基于摧毀航母的作戰需求十分重視射程和威力的提高。總體來看,俄軍艦艦導彈在射程和威力上要略勝于美軍。如SS-N-19遠端艦艦導彈不僅能攜帶1000千克的常規戰斗部,還能攜帶35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戰斗部。SS-N-22中遠端艦艦導彈與美國的“魚叉”導彈在射程、海平面巡航高度等方面難分伯仲,但戰斗部威力方面卻遠勝對手,并能攜帶核戰斗部,是當今世界上中遠端反艦導彈中當之無愧的“大哥大”。
掠海飛行,高度低。巡航高度低這一特點在實戰中十分重要。低巡航高度和超音速飛行,再加上末端戰術機動,艦艦導彈就不易過早被敵方雷達發現,而且即使被發現,憑藉其速度優勢和巨大的動能也能比較容易地突破現有的反導防御系統。如
SS-N-26艦艦導彈末端飛行高度可降至5米,并能進行復雜的戰術機動,以躲避跟蹤和攔截。SS-N-22在末段攻擊階段的飛行高度最低可降至1.2米,幾乎擦著浪尖飛行。
超音速,精度較低。俄羅斯目前裝備的艦艦導彈的巡航速度均在2馬赫以上,SS-N-22導彈最大飛行速度達3馬赫,巡航速度達2.5馬赫。而“戰斧”的巡航速度為0.7馬赫左右,“魚叉”的巡航速度為
0.9馬赫左右。超音速飛行可以減小中段誤差,提高遠距離目標捕獲概率,縮短目標的反應時間。但超音速同時也存在著導彈重量和生產成本增加,紅外信號特征明顯,抗電子干擾性能較差,轉彎半徑增大,再次攻擊能力差等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降低攻擊精度。
體積大,重量重。俄軍艦艦導彈雖然性能先進,但卻普遍存在體積大、重量重的缺點,這就直接影響到艦艇的裝載數量。SS-N-22導彈重3950千克,彈長9.38米,彈徑0.76米,加上發射箱重量,整體重量達到4500千克,像現代級、無畏Ⅱ級這兩種排水量達8000噸左右的大型水面艦艇也只能攜帶8枚。SS-N-19重7000千克,彈長超過10米,彈徑1米左右,再考慮到發射箱的長度、體積和重量,這種導彈只能由排水量達萬噸以上級的巨型巡洋艦、航空母艦和巡航導彈核潛艇攜帶。
縱上所述,俄美艦艦導彈代表了當今艦艦導彈的發展方向,又具有各自獨特的優長和不足。從發展方向看,美俄必定會互相借鑒,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艦艦導彈的性能,艦艦導彈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來源:《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