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印度28日宣布將組建自己的太空部隊,給了敏感的太空軍事化問題一個最新的觸動。而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國有能夠投入太空實戰的部隊。印度空軍司令提亞吉當天說,為了更好地“探索外層空間”,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太空襲擊”,印度將籌建“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這一消息在世界范圍內引來各種疑惑和猜測。自去年10月媒體披露美國總統布什秘密制定對太空加大軍事部署的“新太空政策”之后,太空明顯成了是非更多的地方。近年來致力于在各方面向大國標準看齊的印度,也明顯不希望在“太空軍事俱樂部”外面徘徊。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實印度要建太空司令部的想法由來已久,此次舊話重提,意味著印度可能要加快這個司令部的籌建步伐。
·“印度空軍需要進太空”
據印度半官方的通訊社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28日,印度空軍司令提亞吉在印度西部城市甘地訥格爾參加印西南空軍指揮官會議期間對媒體表示,印度空軍現在正在建設一個“太空司令部”,并“早已為該司令部培訓核心人員”。盡管提亞吉沒有透露該司令部最終建成的時間表,但他充滿信心地表示,“時間不會很遠”。
耐人尋味的是,印度總理辛格1月25日還和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要讓太空軍事化”,話音還沒落,提亞吉就發出了完全相反的信息。這個消息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印度各大媒體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對此作了突出報道。《印度快報》29日報道稱,印度空軍一名高級軍官透露,即將建成的“太空司令部”將整合印度陸、海、空三軍的力量,其功能將效仿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有分析指出,該司令部的最終角色,將是集三軍指揮權于一身幫助印度“贏得未來戰爭”的總指揮部。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自己的“太空司令部”,為什么印度要建這樣的機構?提亞吉在回答記者上述問題時表示,這首先是國家防務的需要。他說,建立這樣的機構是用來防御來自太空的襲擊。其次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他說,印度已經擁有一支具有越洋作戰能力的太空力量,這時候,印度需要太空偵察、太空通信,更需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從太空獲取戰略空間。另外這也是印度空軍發展的需要。他說,為了保護印度的全球利益,印度空軍需要進入太空。“太空司令部”將與印度的衛星、雷達、遠程通信系統、戰斗機、直升機等共同組成印度“新的空軍”。
·太空軍備競賽逼近南亞
其實,早在2000年,印度空軍就把建立太空司令部的有關構想遞交了印度議會,但遲遲沒有下文。2005年9月,提亞吉提出為填補印度“軍事利用太空”的空缺、在印南部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瑯建太空司令部的建議。據《印度教徒報》29日報道,此提議遭到印度海軍和陸軍的指揮官們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擔心印度空軍將壟斷這個司令部的指揮權。
新德里一名戰略分析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年是印度空軍建軍75周年,提亞吉此舉就是想在這一年對空軍作出重大戰略調整,使印度空軍成為戰略型空軍。而德里大學政治學教授辛哈分析認為,“太空司令部”這個工程迎合了印度一些人的軍事強國夢想,特別是高層決策人士。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這個工程得以先上馬,等時機成熟再公布。可能是因為上周印度成功回收返回式太空艙,使得印度空軍司令有勇氣和信心把這個工程公諸于世。但辛哈教授認為,提亞吉這樣做是不明智的,可能會給周邊國家甚至其他國家傳遞一個消極的信號,會給一些國家軍事開發太空以口實。這不利于印度安全,更不利于世界和平。
的確,從印度的鄰國已經傳來了擔憂的聲音。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伊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但它并不滿足于僅僅是地區大國,而向往當洲際甚至全球性的政治、經濟、軍事大國。事實上,一旦印度發展太空軍事力量、建立太空司令部,巴基斯坦為了維持對印度的“有限威懾”,也將不得不進行類似的研究和武器項目開發,這對地區的和平穩定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他還說,印度的國防戰略絕不僅以巴基斯坦為對象,因此地區乃至國際社會都應加以高度關注和警惕。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基斯坦學者還擔心地表示,印度政府尚沒有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等一系列國際條約上簽字,這就意味著,印度可以不受國際條約的限制進行各種武器項目的研制和開發。
國防大學張召忠少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印度通過犧牲一些常規武器的研制,把錢省下來搞核試驗,搞航天技術,建立這樣的“太空司令部”,實際上是要找一個制高點,拉高印度技術水平,提高軍事偵察監視范圍和獲取情報的能力。
·印度要向美俄看齊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個太空司令部。一個是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它是一個以美國為主體,聯合加拿大組成的多兵種“太空司令部”,1954年開始籌建,1962年建成,其建立的初衷是在美國的北方構筑一道對付蘇聯的統一防線。開始的任務僅限于防空作戰,后來增加了導彈和飛機的各類預警系統、空間監視和跟蹤系統、攔截武器系統等,直到去年美國提出擁有“全球打擊”能力的新太空戰略計劃。
俄羅斯“太空司令部”的前身是戰略火箭軍。2001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主持,將戰略火箭軍中的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太空防御部隊分列出來,組建新的航天部隊(即“天軍”)。俄“天軍”是一個獨立兵種,編制人數大約為9萬左右,肩負發射各種軍用航天器和打擊敵天空武器系統的雙重任務。據報道,俄“天軍”監視著8500個太空目標,能對美國全境的所有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場進行全天候監視。
與俄美相比,印度是世界公認的空間技術排名第六的大國,已經掌握了自行研發、制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和衛星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基本可以支撐其開展外層空間的軍事行動,并且印度從多年前就開始了太空武器特別是激光武器方面的研究。不過,盡管有一定基礎,但軍事專家指出,提亞吉在最新的講話中沒有提及印度實現這一計劃的時間表,顯示建立“太空司令部”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張召忠少將說,“太空司令部”作為一種新的編制,它需要很強的基礎,例如巨大的經費投入和嚴格的硬件保障等,不是一道命令在一夜之間就可能組建完成的。目前,印度在航天領域一直是“大干快上”,他們再次提出建“太空司令部”,說明印度的航天技術一直在發展,但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印度雖然成功進行了一箭四星的發射,但整體的航天技術水平不用說跟美俄相比,就是跟中國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
·國際支持和國內壓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孫士海認為,印度此時提出建“太空司令部”,撇開實力不談,它至少擁有“有利的國際環境”。他解釋說,從政治上來看,雖然印度的民主制度與西方的制度更多的只是“形似”,但卻得到西方的較大認同;從大國外交上來看,西方特別是美國想把印度作為平衡中國崛起的一支力量;從印度外交政策上看,印度也在利用西方防范中國的意圖,獲取自己的戰略利益。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會向美國作戰略傾斜,獲得美國對自己實現空間戰略的支持。但印度不會完全“一邊倒”地傾向美國和西方,它會根據國家利益作出選擇,會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找平衡。
張召忠少將說,盡管印度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但美國和俄羅斯對印度發展航天力量都是支持的。印度的航天技術依靠俄羅斯,俄希望從中能賺到一大筆錢;美國則希望印度能發展成為一支可以與中國進行競爭的力量。
不過,印度國內輿論則同時議論了籌建“太空司令部”面臨的技術性困難。有分析認為,雖然現在太空司令部已經在建,但三軍在此問題上的矛盾仍然存在。這些矛盾不僅現在會影響該司令部的建設進程,即使建成之后,還會影響該司令部職能的發揮。與此同時,印度政府還有很多部門反對該工程。據《印度快報》報道,印度農業部強烈反對,稱印度有那么多農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政府應該首先把錢投在農民身上。政府現在整天就想著“擴軍備戰”,這是犯了方向性錯誤,最終必將拖累整個國家發展的進程。(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