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融業強化資本搶登陸
臺當局“金管會”今天公布金融三法,可以登陸的“健康寶寶”標準終于出爐,由于與日前傳出的標準相當,島內金融業者普遍表示,在資本質量符合資格的情況下,會盡速提出申請。
“金管會”表示,以去年底財報推估,島內15家金控中,僅日盛金控、開發金控不符赴大陸參股資格,已到大陸設立辦事處的14家銀行中,則除了臺企銀外,都符合設立分行的規定。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許可管理辦法,島內銀行(含海外子行)可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分行、子行及參股,但分行、子行及參股策略,三者擇二為之。島內金控或銀行可選擇以母行或海內外子行,進入大陸市場,登陸條件方面,若欲設立分行者,資本適足率需高于10%,逾放比2%以下、覆蓋率高于6成;若欲設立子行者,第一類資本下限8%,逾放比須低于1.5%,覆蓋率則高于100%。
參股方面,島內金控或銀行參股大陸金融機構,以1家為限,并應有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五年經驗,銀行資本適足率須高于10% ,逾放比2%以下,覆蓋率高于6成;金控參股須符合集團資本適足率110%以上,雙重杠桿比例不得低于115%。
針對“金管會”今天公布的登陸資格,島內金融業者并沒有太大的意外,且自今年起,內部都將登陸設點當作重要策略方向,尤其是已在大陸設有辦事處的銀行,多半預定在今年就可申請申格分行、子行,其中,大多數銀行準備先升格分行,臺灣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則看好消費金融內需發展,擬直接申請子行。
臺灣金融業者指出,除了持續觀察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談判結果,是否對臺灣金融業者提供更多利基,例如承作人民幣業務外,今年也急需增強資本結構,準備到大陸打硬仗。包括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今年皆有發債計劃,包括華銀、彰銀皆擬發債200億元,合庫也不排除發債提升第一類資本適足率,除了可以設立分行外,也加緊達到設立子行門坎的標準。
券商登陸參股 上限放寬至凈值40%
兩岸金融、證券期貨、保險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今天公布,臺灣證券期貨業者赴陸投資總額占凈值比重上限放寬到40%,但限制資本適足率不得低于200%,且凈值須達新臺幣70億元以上。另外,大陸證券期貨商可來臺設辦事處或參股。
臺當局“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麗真表示,目前符合赴陸參股投資的證券商有16家、投信31家、期貨20家。
另外,大陸證券期貨業者可望來臺設辦事處或參股。不過,臺當局“金管會副主委”吳當杰表示,來臺參股還須先修改“經濟部”的陸資來臺投資正面表列項目,未來也會采取雙許可制,業者來臺必須向“金管會”和“經濟部”都提出申請。
大陸券商、期貨商來臺設立辦事處及參股投資家數均以1家為限,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僅可擇一來臺,且須有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經驗,若派任大陸籍人士擔任被參股業者董事,應先報請主管機關許可。
單一大陸券商、期貨商對臺灣單一上市柜同業持股上限為5%,非上市柜者為10%;全部陸資券商、期貨商對臺灣單一上市柜同業總持股上限則為10%,非上市柜為15%。
陸資券商來臺沖擊不大
兩岸金融、證券、保險往來辦法今天發布施行,其中增訂大陸券商來臺設點及參股辦法;島內券商認為,開放對岸券商來臺設點、參股是大勢所趨,惟臺灣市場較小,吸引力較有限。
部分券商主管指出,面對臺股獨有投資生態,本土券商占有相對優勢,即使陸資券商來臺設點營業,應該不至于撼動本土券商市占率。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于盟)
(來源: 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