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推薦> 哈馬斯7日回復是否接受以色列長期停火協議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網 曾招募80余女人彈 | 辛普森因綁架罪等被判33年監禁 | 五角大樓明年計劃招募千名外籍醫護 | |
世界關注“龍熊之吻” 中俄走過“愛恨期”
2007-03-30 15:47:27
——世界持續關注胡錦濤主席訪問俄羅斯 德國之聲3月26日文章,原題:“龍熊之吻” 中俄關系半個世紀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和諧,兩個大國正在靜悄悄地為經濟、能源和安全領域的合作“提速”。自從2000年以來,俄中貿易增加了6倍。中國的經濟觸角早已深入俄羅斯。 香港《亞洲時報》3月26日文章,原題:沒有愛情,有的是…… 中俄兩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已進入第二個十年期。兩國間共有的戰略構想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現在的中俄關系是18世紀以來最為平等的雙邊關系。這種“平等”是因為中國的國內政治中不再存在俄羅斯因素。今天的中國精英與他們的前輩不同,不再是“俄國制造”。 盡管兩國關系取得了如此多的進展,也存在矛盾之處。兩國高層領導之間的高度信任并沒有擴展到普通人之間。兩國公眾似乎都置對方于不理,而直接奔向西方化和現代化。在社會層面,普通的中國人和俄羅斯人不再像過去一樣“愛”或者“恨”對方,他們今天的問題是“不再關心對方”。 “俄羅斯正在成為中國的原料供應地”的說法不成立,即使這種經濟關系一直是俄同西方國家貿易關系的主題。現在的兩國關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強或弱,這是一個復雜也可能是正常的關系:進步中伴隨問題,合作中伴隨競爭,或者說是一種缺乏激情的“婚姻”。如何管理這樣一個龐大、復雜的關系是對兩國領導人的挑戰。 不管兩國是朋友還是敵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將是戰略性的。中國領導人的俄羅斯之行既有象征意義也有實際意義。在經歷過動蕩的20世紀后,中俄關系已走過了愛與恨,用倫敦查塔姆研究所俄羅斯問題專家波布·勞的話來講,中國和俄羅斯目前處于一種受戰略利益驅動的“思想契合期”。(伊文譯) 俄羅斯《新消息報》3月27日報道,原題:俄羅斯的中國年來了 一些俄政治家把這次訪俄稱為俄羅斯在與西方關系惡化的情況下,加強與東方國家關系新的對外政策標志。他們希望看到在俄中關系進一步改善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俄中印戰略三角關系。但這只是種幻想,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都不想同俄建立這種關系。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與西方的貿易,北京不會為了俄而犧牲已取得的成果。 俄戰略研究所的庫爾托夫表示,俄中不斷發展的關系不應被看成俄對外政策將從西方轉向東方的標志。這只是俄的一種平衡手段。因為俄中關系的改善不是今天開始的,而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兩國著手解決邊境問題后開始的。(柳玉鵬譯) 英國廣播公司3月26日報道,原題:政熱經冷 作為比鄰大國,俄中貿易額每年約400億美元,只占中國年貿易額的2%。兩國是否能改變“政熱經冷”現狀引人關注。 不少專家指出,中俄雙方目前是迫于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壓力,才希望通過加深合作,為自己在政治和經貿問題上與美國討價還價贏得更多籌碼。 盡管中俄在軍工、能源等方面有較具規模的合作,但多數中國人對現代俄羅斯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滯在上世紀50年代。同樣道理,多數俄羅斯人對現代中國的變化也缺乏理性上的了解。▲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2007-03-28 第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