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印度總理辛格(左)在新德里會見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說,印日兩國決定建立的全球戰略伙伴關系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新華社/路透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本首相安倍22日在印度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大亞洲”構想。從他的演講中不難看出,安倍希望以外交問題為立足點重新展示‘強硬安倍’的形象,提升政權的影響力。但是,迎接安倍首相的印度國會會場卻并不熱情,掌聲稀稀拉拉。從19日開始的亞洲之行即便是在執政黨內部也受到冷落。
日本《東京新聞》8月23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日本要在經濟上牽制中國”。文章說,22日,安倍晉三首相與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會談,并在印度議會發表了演講。安倍首相之所以如此急于接近印度,是希望同印度加強經濟合作,牽制在亞洲不斷崛起的中國。
因人口不斷減少,日本已經進入了一個增長動力不足的時代,所以安倍首相才會如此重視與印度的經濟合作。印度的人口僅次于中國位列世界第二,有近10.3億。而且,印度的經濟也一直保持著高增長勢頭。安倍首相希望能夠把印度的活力帶到日本。
此外,從國際社會的力量關系來看,日本也十分重視印度。日本提出了這樣一個外交方針,即加強日本、印度、美國、澳大利亞這四個志同道合國家之間的戰略對話。因為它們“擁有共同的自由和民主價值觀、都尊重人權和實行法治”。安倍首相在印度議會的演講中也強調了加強四方合作的重要意義。
這一戰略,很明顯是針對社會體制不同的中國,并將其排除在外。
日本《產經新聞》8月23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日印強化安保合作牽制中國”。文章說,安倍晉三首相22日晚間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兩國間安全保障合作事宜達成了共識。日印除經濟交流日益活躍以外,在安保方面的合作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這些,似乎都是為了牽制經濟增長迅速、擴軍速度加快、地區影響力不斷提高的中國。
雙方首腦在會談結束后簽署了聯合聲明。規劃了雙方在安全保障、環境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路線。聯合聲明中說,日印關系是“擁有共同基本價值觀、蘊涵最多可能性的雙邊關系”。為了讓去年12月達成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更加具體,雙方決定在多方面、多層次強化和深化關系。
日印雙方確認要通過海上聯合訓練等項目強化雙方在防衛領域的合作,是因為中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不斷增強。日印兩國在原油進口上大量依賴中東,確保從中東進口原油的海上交通線,是事關日印兩國生死存亡的大事。
日本《每日新聞》8月23日發表文章,題目是“處心積慮推行‘強有力的外交’遭國內冷落”。文章摘要如下。
安倍首相22日在印度國會發表演講,呼吁日印攜手合作應對中國,一度在國內沉寂的“安倍色彩”又再次出現。從他的演講中不難聽出,首相希望以外交問題為立足點重新展示‘強硬安倍’的形象,提升政權的影響力。但是迎接首相的印度國會會場卻并不熱情,掌聲稀稀拉拉。從19日開始的亞洲之行即便是在執政黨內部也受到冷落。
首相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應對來自中國的包圍網,而是如何解開國內的“安倍包圍網”。對于因閣僚丑聞不斷而被貼上“領導能力不足”標簽的首相來說,堅持推行強力外交無疑是扭轉頹勢的一個機會。23日,安倍將會見曾經擔任過遠東軍事法庭法官的已故印度人帕爾(此人當年曾力主日本戰犯無罪———本報注)的長子,這似乎也是首相有意做給國內看的。
自民黨代理國際局長豬口邦子對此次安倍出訪評價積極,她說:“雖然參議院選舉結果不理想,但我們也必須向世界說明日本的外交方針沒有變。如果能更多地顯示出安倍色彩就更好了。”
但是國內的關注點全部集中在27日內閣改組后的政局上。首相身邊的人在被問到如何看待首相在印度國會的演講時,甚至回答“還沒來得及看”。自民黨內的前任閣員不無嘲諷地說:“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價值觀外交已經過時了。安倍就是再強調也和我們沒什么關系。”
像是受到日本國內氣氛的影響,印度國會對首相演講的反應也不佳。在他的演講稿中,原本標出的一些空白是專門等待聽眾鼓掌的,但是到了那個點卻沒人鼓掌,同行的工作人員甚至說:“哪怕是有一點反應也好啊。”(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