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店是女士們的喜好。比爾卻興趣闕如。在商店里,通常比爾都是看好了就買,買完了就走,很少流連。今晨應(yīng)蘇珊之邀,比爾陪她去了新澤西州的沃爾瑪購物市場。除購物外,比爾的興趣還在了解市場情況。蘇珊是臨時回紐約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總部報告工作的。
出哈德遜河隧道不遠,就到了購物市場。那里地域開闊、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方便,紐約市民稱便。停車場上給比爾的印象是汽車寥寥無幾。也許這是非周末之故吧。進了商場,店鋪鱗次櫛比,貨架上商品琳瑯滿目,就是顧客稀少。許多名牌商店都在櫥窗上貼出折扣、贈禮或賒賣的醒目廣告。門可羅雀的商店里,售貨小姐背著手,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望著門前過往的顧客。門口傳出悠揚動聽的輕音樂,但不知是放給誰聽的。
蘇珊走進了一家時裝店,挑了半天,看中了一件淺藍色的純毛時尚上衣,屬著名的“李寧”品牌系列,中國造。標價是120美元,如今改寫了三次價碼,最后只剩39.9美元,幾乎是原價的三分之一。步出店門時,蘇珊喜洋洋地問比爾:“我買的值不值?”
“值,”比爾答。
“為什么值?”蘇珊刨根問底,大概是想贏得幾句贊譽的話。
“我在胡達老板的小店里買東西時,您提醒我殺價三分之二,我還有點開不了口?,F(xiàn)在在美國的大商店里,三分之二的折扣送上門來,還不值嗎?”
蘇珊狠狠地瞪了比爾一眼,笑道: “你真壞!” 雖然挨罵,比爾心里卻是甜滋滋的。
只有一家商店顧客盈門,那就是倒閉中的“百老匯百貨公司”。店鋪的門上赫然一條橫幅:“大小商品一律50元四件”,櫥窗的玻璃上也貼滿了相同的引人廣告。蘇珊和比爾與民同樂,穿插在擁擠的人流中,在店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只見貨架上的商品都被搶購的顧客翻得亂七八糟,幾乎每人手里都抱著幾樣?xùn)|西,從衣著、枕頭、玩具到馬桶刷子,無所不有。蘇珊要回非洲去,便隨手拈來,取了幾件日用品,湊足了八件。比爾在二層的音像部看到歌王帕瓦羅蒂一套三張的影碟,心為之一動,便拿在手上,又“揀了便宜”取了另外三張本來不想要的音像制品。之后,他們幾乎排了20分鐘的隊,才付了款??雌饋?,凡有所獲的顧客都興高采烈。對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商店倒閉倒不是一件壞事!
出了店門,蘇珊問比爾:
“你的影碟是正版嗎?”
“大商店里買的,當然是正版,”比爾脫口而出。
“要是我,我就買盜版!”
“盜版非法!”比爾有點一本正經(jīng)。 “合法的不一定合理,”蘇珊反駁道,“知識產(chǎn)權(quán)主要是保護商家的利益。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用十分之一的價格,買一盤質(zhì)量還可以的影碟,何樂而不為?” “按你的想法,還有誰出巨資去開拓新的產(chǎn)品?”
“國家是干什么的?非把市場留給私人?退一步講,私人的積極性也要保護,但從教育和普及的角度,買得起的人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依我看來,精神產(chǎn)品的價值不在于能否賣高價,而在于能否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享用?!?/p>
“你是說商家應(yīng)當降低售價,以適應(yīng)群眾的購買力?”
“正是這樣。如果正版貨和盜版貨價格相差無幾,誰還去買盜版?政府又何必費那么大的力氣去打擊盜版?”
比爾承認蘇珊講的有一定道理。為商業(yè)利益而犧牲廣大群眾的使用和享受,的確是時代的悲哀。
中午,比爾邀蘇珊到“麥當勞”吃快餐。雖然美式快餐被一些人斥為“垃圾食品”,比爾仍認為它是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午餐時,比爾問蘇珊:她此次從撒哈拉返美有何感受。她沉思了片刻,答道:
“地球上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富裕的世界,如美國;另一個是匱乏的世界,像非洲。兩者有天淵之別。美國雖好,月有盈蝕。時隔不到一年,我回到這里,發(fā)現(xiàn)市場蕭條,生活艱難。我不知道是否又陷入另一次周期性衰退?!?/p>
“這兩個世界的確無法比擬,”比爾表示,“但卻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有富人和窮人。如果按貨幣比算,美國的窮人的收入恐怕比撒哈拉的富人還闊。但在我們這個富得流油的國家里,窮人照樣一貧如洗,有的人連最低的生活也不能保證。經(jīng)濟蕭條時期,日子就更不好過。我真想不通,人們創(chuàng)造的巨大財富,哪里去了?”
蘇珊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低頭不語,繼續(xù)享受她的盤中餐。過了一會兒,才肝腸寸斷地說了句:
“如果美國的窮人尚且困難,撒哈拉窮人過的生活只能說連豬狗都不如!”
(作者:楊冠群 前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亞太經(jīng)社會副代表、中國聯(lián)合國協(xié)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