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截至4月29日,奧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已經達到百日。一位黑人政治家出任此職系美國歷史首例。國際社會很自然地將目光聚焦于此,關注其對外政策有何謀劃和舉措。從奧氏百日外交分析,其外交路線圖已經基本繪就,各國民眾從中也可窺見其改革理念、策略和效果,也可以預期其改革路程之艱辛。
***“改革”以重塑美國形象
奧氏實行“改革”是其策劃對外政策的基本理念,而重塑美國領導形象則是貫穿該理念始終如一的一條主線。其戰略的主導原則是,維護美國利益,擴張美國的價值觀。與其前任相比,美國在全球問題上確有“重要改變”。奧巴馬提出無核世界美國應率先示范的歷史性倡議,表示要在遏制全球變暖問題上發揮帶頭作用,承諾在聯合國問題上實行“美國為主導的多邊主義”方針,并聲稱要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在地區問題上,如中東問題,其特使高調聲稱奧巴馬認為巴勒斯坦建國是解決巴以問題的唯一方案,并邀請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方領導人進白宮商談。奧巴馬強調美國與伊斯蘭世界“永不交戰”,并構建“伙伴關系”,對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他表示要“強制接觸”,甚至對塔利班、哈馬斯,他也聲稱可與其溫和派進行接觸。對其前任疏遠的美洲國家,他高調表示,要開創與他們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新時代”。他向被美國封鎖了達50年之久的古巴作出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態,表示要“尋求美古關系的新開端”;他與對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三次握手言歡,以重啟兩國正常關系。
在大國關系上,他希望與俄羅斯重啟停滯已久的談判,商談削減核武器事宜。他希望加強與歐盟的傳統盟友關系,并在北約中起“主導作用”。至于日本,他聲稱要進一步密切美日同盟關系等。但奧巴馬迄今缺少對非洲政策的表態,這是他百日外交缺憾之處。
***多邊主義、巧實力外交贏得鮮花掌聲
所有這些顯示,他同前任強硬、強加的“價值觀外交”與牛仔式的“單邊主義”拉開了距離。奧巴馬思維中添加了“聆聽、磋商、謙遜”的標志,體現了“美國為主導的多邊主義”的特色,運用了“巧實力”的外交策略,這些使他在歐洲和美洲贏得了掌聲和鮮花,也使美國的形象有了提升。而這些成就的取得要歸功于他擁有一個由希拉里、拜登、霍爾布魯克、米歇爾、蘇姍·賴斯等外交精英組成的高參班子,而其中的靈魂人物則是外交前輩布熱津斯基、奧爾布賴特等人士。
***拋棄美國舊立場并非易事
但鮮花、掌聲、贈書以及人氣的提升不等于奧巴馬的改革外交已如實執行,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正如美國《外交》雜志前主編法里德?扎卡里亞指出的那樣:奧巴馬拋棄舊的立場并非易事。首先,懷有強烈“帝國心態”的華盛頓強勢集團力阻奧巴馬對外政策的調整。他們攻擊其實行“茍安外交政策”,在一系列問題上表現軟弱無力。這使奧巴馬在改革道路上時進時退,時勇敢時躊躇,表態前后不一。譬如,對古巴做出友好表態遭國內人士攻擊后,奧巴馬又讓其顧問出面宣稱“美古雙方仍有分歧”,旨在安撫國內的新保守主義分子。再如,他提出無核世界倡議后,美部分軍方人士譏諷其“天真”,因此他在美國對外太空軍事開發問題上頓時啞口無語。此外,美國一些絕對白人主義的組織也在強化他們的話語權,對奧巴馬形成一個不小的威脅。最后,美國約有20%的民眾習慣了抵制改革,一旦當局迎合世界潮流做出必要的妥協,他們就做出不理解的強烈反應。這些都是牽制改革的因素。當然,奧巴馬地道的美國價值觀也是改革或進或退的內在動因。
奧巴馬要在對外政策上做出實質性改革,仍然任重道遠。西方一位歷史學家說過,改革是一場艱巨使命,奧斯曼帝國因此被歷史的風暴席卷而去,羅馬帝國也因此化作塵埃。只有真正的改革才能使一個國家強大而不朽。任何國家都難逃這一歷史規律。有的政治家因此成為偉人,而有的卻成為匆匆過客,美利堅合眾國能例外嗎?
(作者:吳妙發,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安理會候補代表,外交筆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