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潤發、鞏俐、周杰倫這幾個名字出現在一張海報上,想必打眼得很。
記者 王建華 攝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點擊進入“鞏俐的官方博客”,為大明星捉刀的亞洲宣傳代言人李燕燕這樣寫道:“正因為鞏俐放下了昔日的光環,清空盒子重新充實,才能超越自我,成就更加輝煌的2006”。
2006年,鞏俐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參演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時隔10年,功成名就的鞏俐與張藝謀再度攜手出擊,不僅是大有噱頭,也的確是回到了她“成就輝煌”的起點。
單看《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個名字就知道,老謀子這次要拍的,又是一部色彩飽滿、風格華麗的電影。更何況,《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美術指導是曾在《十面埋伏》中與張藝謀有過合作的霍霆霄,其風格如何,可想而知。有報道說,張藝謀為此片砸進去3.6億元的資金,再看看他招致麾下的演員陣容,除鞏俐外,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捆綁在一起的還有幾位“大腕”,其一是當今華語電影圈泰山北斗級人物周潤發,另一位則是華語樂壇紅極一時的周杰倫,再加上劉燁這樣的當紅小生,這幾個角色堆在海報上,想必打眼得很,而張藝謀的市場企圖也由此可見一斑。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噱頭是,2005年的票房巨制《無極》里有鮮花盔甲、魔幻王城,到張藝謀這里變成了黃金鎧甲、琉璃宮廷,隱隱然有些叫板陳凱歌的意思。
“古裝+武戲+明星=中國式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有效振興華語電影的模式,遠一點的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近一些的,除《滿城盡帶黃金甲》外,劉德華擔綱主演的《墨攻》,馮小剛新作《夜宴》,還有正在籌備中的吳宇森作品《赤壁》,走的都是這條路子。根據多數人的觀影習慣,類似《向日葵》、《青紅》這些顯然是沒花幾個錢就拍出來的電影,實在犯不著掏幾十元人民幣上影院,相對來說,看一部大投入的電影在經濟意義上看似更為劃算,即使它并非物有所值。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見張藝謀接受采訪,口口聲聲說自己的一切所作所為全是生存所迫,這話我信。要說對市場的適應能力,中國大陸的電影導演中,的確沒有幾個人比張藝謀更強。只是,在一般人的期待里,總還希望張藝謀繼續為國爭光,能在國際上再拿那么幾個獎項。
說起來,張藝謀的從藝歷程剛好和美國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背道而馳。向來在商業領域呼風喚雨的斯氏,一心要證明自己也能拍攝嚴肅題材,所以才有了《辛德勒名單》這樣的傳世之作。而張藝謀成名之后,偏偏要到電影市場上闖蕩一番。我的意思是說,《英雄》和《十面埋伏》這類大制作盡管票房火爆,其題材卻實在并非張藝謀所長,他的看家本領歸根結底還是發掘那些來自生活的東西。比如,張藝謀最近的作品《千里走單騎》,就多少恢復了一些往日的水準,憑心而論,他駕馭非職業演員的功夫真是一流,無論是麗江導游邱林,還是村里形形色色的一干人等,其本色表演都令人叫絕。雖說整個故事稍顯薄弱和造作,電影中的若干片段和細節的亮點還是值得稱道的,全不似《英雄》和《十面埋伏》看過就罷,一無回味。
想來,總覺得近年來的中國電影創意欠缺。比如,《夜宴》據說就脫胎自莎翁的悲劇《哈姆雷特》,而《滿城盡帶黃金甲》則以“唐朝武俠版的《雷雨》”自居。拿名家名作的酒杯澆自家塊壘,成功的先例固然不少,倘有閃失,也許會“借尸不能還魂”。
問題是,“古裝+武戲+明星=中國式大片”的模式究竟還能堅持多久?講一個不算遠的教訓,2001年,羅素·克勞主演的古裝史詩大片《角斗士》一舉攬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5項大獎,掀起了一陣史詩片熱潮。只是,繼之而來的《特洛伊》、《亞瑟王》、《亞歷山大帝》、《天國王朝》沒一個成了氣候,不要說得不到小金人的青睞,票房也是一片慘淡。(記者 周之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