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六一兒童節臨近,島城一些成年人趕在孩子們之前先過起了兒童節。記者近日調查獲悉,樂衷于過兒童節的成年人中,年輕白領人士居多。對此,社會學家認為,“成年人兒童節”的出現表明了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的自我放逐,同時商家借機營銷也在全力營造這種“有節必過”的氛圍。
今天下午2時許,青島市一家房地產公司的
30多位員工在香港中路一家咖啡館開茶話會,共同慶祝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來參加茶話會的多是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的女性白領,其中也有七八位男士,除了茶話會開始前,女孩們互相索要兒童節禮物并互贈了糖果、手機掛件等物品外,整個茶話會與一般年輕人的聚會并沒有多大差別。
“慶祝的形式和名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放松心情,找回童年無憂無慮的感覺。”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袁女士告訴記者,平時由于大家工作太忙,同事們在一起很少有機會無所顧忌地聊天、玩游戲,借過兒童節的機會,大家可以無所顧忌地打鬧、交流。另外,袁女士還向記者透露,她們公司有可能在今后把每年六一前的周末作為公司特定的“成年人兒童節”。
據記者了解,今年忙活著過六一兒童節的成年人不在少數,遼寧路上一家酒吧一周前就開始發出舉辦“童趣派隊”的通告,此舉馬上得到不少年輕人的響應;還有一些年輕女性借過兒童節的名義向男友索要小禮物,許多商家也借機大力推銷成人玩具和食品,大有全民“童心未泯”之勢。
對此,青島大學社會學家孟天運表示,熱衷過兒童節的成年人多是生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城市青年,他們多數從小生活優越,走上社會后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難免對無憂無慮的童年充滿向往,過兒童節只是一種宣泄手段或者是“緬懷”儀式,只要不過分就無傷大雅。另外,如今的商家擅長“見機行事”大搞營銷,這也營造了如今“有節必過”的社會氛圍,年輕人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記者:高一靖
來源:大眾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文章:
渴望重享童趣,國內市場呼喚成人玩具產品
尋找曾讓愛因斯坦也吃驚的玩具——日前,有關部門公開登報尋找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流行的玩具“飲水鳥”。
如果在“飲水鳥”嘴前放上一杯水,鳥就自動俯下身去,“喝”口水,然后抬起頭來,但不一會兒,它會再次俯身“喝”上一口,又抬起頭來,反反復復……愛因斯坦看過“飲水鳥”的精彩表演后禁不住驚嘆:“永動機將要實現了?”
“飲水鳥”的神奇,勾起了許多人對童年的回憶。玩具,是童年的伙伴,直到垂垂老矣,很多人還會清晰地記得童年最愛的玩具。但玩具,絕不是兒童的專利。在發達國家玩具市場上,成人益智玩具占40%。但在我國,99%的玩具廠眼睛只盯著兒童,而忽視了成人這個龐大而有實力的消費群體。
“盡管我是大人,但我也要玩具。”這個渴望的呼聲,玩具廠商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