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最早在電臺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寧,但由于缺乏版權(quán)意識讓陳紅與原著作權(quán)人簽署了買斷協(xié)議,而他只成為《常回家看看》的原唱。因此我們之后聽到看到的都是陳紅的版本。其實這首歌歌詞和旋律都很一般,它的走紅同《一封家書》一樣,在于一種對回家和親情的呼喚。
2000年:“小樣兒,你穿上馬甲,我就不認(rèn)識你了?”這個本來湮沒在笑話堆里的平平之作,有了舞臺上趙本山和宋丹丹的身體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2001年:“走兩步,沒病走兩步。”趙本山把賣拐的騙子刻畫得入木三分,被人們津津樂道。
2002年:“忽悠,接著忽悠。”人說吃一塹長一智,范偉顯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訓(xùn),但最終還是招架不住趙本山的忽悠。
2003年:“我愛我的家,弟弟爸爸媽媽,愛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當(dāng)趙明和妻子麥瑋婷擁著女兒趙絲弦、抱著更小的兒子上場時,當(dāng)小姑娘調(diào)子都不太準(zhǔn)地稚氣地唱著《讓愛住我家》開頭這句歌詞時,慣于煽情的春晚,突然端上這樣一道清粥小菜,有種難得的溫馨。
2004年:空缺。周杰倫的《龍拳》像雜耍,齊秦和莫文蔚合唱的《外面的世界》懷舊有余突破不足,趙本山在《送水工》里煽他不擅長的悲情,沙寶亮不唱萬人期待的《暗香》而和一堆人唱《唐人街》,愛爾蘭舞之魂舞蹈團(tuán)的《舞之魂》是精彩,可沒有詞……
2005年:“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和上一年對比鮮明,2005年精彩臺詞特別多,但這句無聲的語言卻當(dāng)之無愧。邰麗華和她的20位聾啞姐妹在4位手語老師的指揮下,舞出了完美結(jié)合和諧之美與人性之美的《千手觀音》,時長6分鐘的舞蹈,掌聲達(dá)到10次。演出結(jié)束后,現(xiàn)場觀眾在4位手語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xué)著“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這一手語表達(dá)方法,這是歷屆春晚觀眾最一致的一個自發(fā)的行動場面。
2006年:“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嚕有喂,(噢趁類里古)……”別急,這不是亂碼,這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是“爸爸,(哎!)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對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布仁巴雅爾創(chuàng)作,并由他和妻子烏日娜以及7歲的小侄女英格瑪上臺演唱的《吉祥三寶》清新自然,頗受歡迎。英格瑪后來還拍了“美好時光海苔”的廣告,唱起改了歌詞的《吉祥三寶》,而《吉祥三寶》又因為與法國電影《蝴蝶》主題歌相似鬧得不可開交,可謂新聞不斷。
2007年:期待中……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