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新聞周刊》7月30日一期文章】題:夢幻之國(作者 鄧肯·休伊特)。
僅僅幾年前,這樣的場景會驚嚇到中國官方:在東部城市杭州,兩個人裝扮得像日本卡通人物一樣——削尖的白發,穿著黑色的皮革,他們為了兩人都喜歡的一個緊繃著臉的年輕女人攜巨劍而戰。這個女人戴著黃色的假發,身著超短裙。這些青少年觀眾中有許多戴著閃亮的彩色假發或緊貼在頭部的動物耳朵,他們在日本搖滾音樂聲中為對手們喝彩抑或是嘲笑他們。這些“角色扮演”的熱愛者正在參與一種日本娛樂方式,在這種娛樂方式中,普通人通過裝扮成自己最喜愛的卡通人物來表演出自己幻想中的情景,他們彼此之間為贏得觀眾和裁判的支持而相互競爭。
中國的許多年輕人已經迷上了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卡通及其它形式的動畫,這種現象已經持續10多年了。官方傾向于認為卡通是一種令人生厭的反傳統文化——過于暴力并且缺乏積極的社會訊息。但是北京似乎終于認識它不需要擔心任何諸如杭州街頭的這種公開表演。中國的領導人已經接受動畫產業,以便按照自己的形象來重新塑造這一產業。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一項周密的運動,促使這種藝術形式遠離過去那些外來的、有時有些虛無主義的價值觀念,并運用它強調共產黨和年輕一代的相關性。中國政府還希望宣揚官方認可的“中國”價值觀。在杭州動畫節的開幕式上,高官們一一稱贊動畫對“社會主義發展”和精神文明作出的貢獻。
官方正在宣傳基于傳統中國故事的動畫和運用時髦的現代動畫描述愛國主題的作品。
一部動畫節上演的電影描繪了共產黨軍隊在20世紀30年代的長征;其它影片聚焦在同一年代中國公民對日本侵占者的抵抗斗爭。
中國問題專家說,推動這種動畫的意義是,與仍處于優勢地位的日本故事相比,動畫迷們將會更喜歡它們。
除了宣傳價值,北京也意識到,動畫是一個快增長并賺錢的產業,也是一個潛在的出口產業。中國官方現在正在試圖提倡原創,最終目標是在全球市場上挑戰日本和美國。中國進入動畫市場并已經開始獲益。一個重要問題是政府的宣傳目標是否會有損于它的商業模式。試圖宣傳一種特別類型的、官方的民族文化不是贏得年輕觀眾的方法。(來源:參考消息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