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十大假新聞(5):退役冠軍擺攤為生


【“新聞”】唐潁今年24歲,而在12年的體育運動生涯里,她每天除了訓練還是訓練。唐潁的運動成績也在不斷提高,先是獲得了全國青年錦標賽冠軍,接著是全運會冠軍,再然后是亞洲錦標賽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唐潁參加了國內選拔賽,可惜成績不理想沒被選上。按照唐潁的說法,如果能拿到奧運會冠軍,這一輩子她就衣食無憂了。2006年10月,唐潁和她的隊友們被“一刀切”退役了,每人拿到了3萬到5萬元的退役安置津貼。退役后為了生存,不得不擺地攤;有男人想一年出10萬元包養她,但她堅決拒絕(尊重當事人意愿,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真相】2007年7月6日,中共湖南省省委宣傳部下發《關于對家庭導報刊登嚴重失實報道的通報批評》。指出《家庭導報》刊登《一個退役冠軍的艱難生活》一文,出現嚴重失實,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經核實,文章主人公并非亞洲錦標賽冠軍、全運會冠軍和全國青年錦標賽冠軍,只獲過全國青年錦標賽亞軍和湖南省相關項目的冠軍。該文雖然希望通過當事人的真實經歷喚起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對退役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更好地幫助其實現再就業,但由于記者采訪不深入、作風不扎實,編輯工作不細,報社領導把關不嚴,這一混淆主人公獲獎級別的報道,違反了新聞真實性原則,也對當前營造喜迎北京奧運會的和諧氣氛產生了不利影響。事情發生后,湖南省委宣傳部十分重視,當即要求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專門召集相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開會反思,迅速進行自查自糾,由《家庭導報》向讀者公開致歉。在責成集團對相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的同時,在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內部開展一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點評】“采訪不深入、作風不扎實,編輯工作不細,報社領導把關不嚴”,不錯,這幾乎是絕大多數假新聞的成因。但是,這里還暴露出新聞從業人員的一個潛意識問題,那就是片面追求新聞的“顯著性”和“轟動效應”。試想,如果主人公只是一個校運會的冠軍,即使流落街頭乞討為生,又有哪個記者愿去采訪?還有哪個老總會簽發?因此習慣成自然,記者寫稿、編輯編稿、老總發稿時,往往有意無意地要凸顯其“顯著性”、“轟動性”,于是,普通藝人升格為著名藝術家,小老板搖身為著名企業家,助教破格成專家……依此類推,亞軍非得改成冠軍不可。這無疑是假新聞屢禁不絕的病根之一,若不革除,假新聞的頻頻出籠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