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控制油價,但能確保供應
沙特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據中國駐沙特大使館透露,沙特出口到中國的石油,占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4%;2005年,中國每天從沙特進口石油44萬桶,而2006年則提高到了50萬桶左右。
同時,沙特在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事務中,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和發展與沙特的友好關系,對中國來說,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利益來講,更是如此。
《環球人物》:現在,國際能源安全形勢日趨嚴峻。我們很關心,沙特在向中國出口石油方面的政策會否改變?
納伊米:早在15年前,中國第一次要求從沙特進口石油的時候,我們就回答說,你們需要多少,我們就給多少。去年,阿卜杜拉國王訪問中國時,在北京也是這么說的。沙特目前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仍在增長之中。我們現在的態度與15年前完全一樣。
當然,有時沙特出口到中國的石油數量會相對較少,可能是中國企業有進口多元化的考慮,但絕不是沙特“惜售”。
《環球人物》:要維護中國和沙特在石油貿易上的共同利益,最重要的是什么?
納伊米:中國和沙特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如果全球經濟受油價影響而導致經濟增長放慢,那么,世界范圍內的石油需求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沙中兩國既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也需要維護國際石油供應的相對穩定,要共同防止中東地區局勢動蕩造成國際石油市場供應中斷或價格劇烈波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在維護國家主權、防止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等問題上互相支持。
我對沙中能源合作更美好的前景充滿期待,也相信沙特一定會成為中國最可靠的原油供應伙伴。
《環球人物》:請您評價一下沙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作用?
納伊米:這個我可以舉個例子。2004年,國際石油市場曾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化。當時,由于石油需求增長較快,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的產量增長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沙特當年做出重大決定,增加原油產量,以滿足世界石油需求。在第一階段,沙特投入40億美元將產能從1050萬桶/天提高到1100萬桶/天。第二階段是從現在到2009年,沙特將再投入100億美元,將日產能提升150萬桶,達到1250萬桶/天。如果到時候仍滿足不了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沙特計劃進一步提升產能,達到1500萬桶/天。我可以告訴你,沙特的油田達到這一生產水平,將不會有任何問題。
《環球人物》:誰都知道,油價狂漲不僅對進口國,就是對出口國也沒有好處,那么沙特作為產油大國有何辦法控制油價?
納伊米:海灣產油國無法控制近來屢創新高的國際油價,但可以確保向市場提供充足的原油供應,以維護市場穩定。因為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原因不僅在于中東政治局勢的緊張,美元疲軟、原油供應不足和市場炒作等,都是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