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邀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18日)將離開北京,開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中美關系新發展也將就此同步啟程。
剛剛開始的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胡錦濤訪問美國則是中國外交在這一年的開篇之作。作為中國外交部主管美國事務的副部長,崔天凱首先用穿越時光的回憶,來強調胡主席此次訪問在中美關系長河中的坐標價值。
崔天凱:熟悉中美關系歷史的朋友們一定會聯想到今年是著名的“乒乓外交”40周年,一定會回憶起1979年,也是在新年伊始的1月份,在中美建交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在中國剛剛決定要實行改革開放偉大轉折的時候,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大家也都記得,在1997年,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引領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邁向21世紀。大家還都了解,這將是胡錦濤主席作為中國國家元首對美國的第二次訪問。
人們都在關心,這次訪問將對中美關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中國前駐美大使周文重,有中美交流“關鍵先生”之稱,他把胡主席此次訪美,看作中美關系新十年的“定調之旅”。
周文重:我想這次當然要談的問題很多,但是主要的問題是要就中美關系在今后十年,雙方的合作應該有一些什么樣的內涵,我想這恐怕是這次訪問雙方要著重解決的問題。那么中美關系從歷史上來看,它往往是通過高訪來推動的,我相信經過這一次胡主席國事訪問,一定會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動力。
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關系每次的波折往復,總是牽動著世界的神經。面對風風雨雨,中美關系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繼續向著合作的方向前行,駛向更加廣闊的前景呢?崔天凱說,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明確的。
崔天凱:中美合作的歷史趨勢不可逆轉。政治上,兩國不再相互敵對。經貿上,兩國不再老死不相往來。軍事上,兩國不再是戰場的對手。
周文重則進一步認為,中美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尋求一條雙方共贏的發展道路。
周文重:這方面,我覺得美國應該嚴格地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去做;有的屬于經貿領域,就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問題,這要看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中美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方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它不可能完全是對美國合適,這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須要有互利共贏的一個解決。
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甚至提出了供中美雙方深入思考的幾個方向,以實現“合則兩利”的前途,避免“斗則俱傷”的結局。
崔天凱:思考之一,平等和尊重決定相互交往的高度。中美交往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誰求誰、誰依附誰的問題。思考之二,相互信任決定互利共贏的深度。無端猜疑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十分有害于雙方合作。思考之三,平常心態決定看待分歧的氣度。和任何其它雙邊關系一樣,中美有交往就會有分歧,即使是合作領域,也存在十個手指長短不齊。只要我們想明白了這些道理,并且真正付諸實踐,就能把握好中美關系的大局和主流,就會有更強的信心和恒心來推動兩國合作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打開未來中美合作空間,崔天凱提到了美國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希望美國在這方面能夠做得更快一點。
崔天凱:美國現在很注重要增加出口,同時它又在限制對中國的出口,應該說這是自相矛盾的,我們也希望它能改變這種做法,這樣不僅有利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首先也有利于美國自己出口的增加,有利于美國經濟的復蘇,有利于美國的就業。既然是這樣一個好事情,為什么不早點做呢?我們確實已經聽了很長時間的樓梯響了,我們希望盡快看到樓梯上下來人。
樓梯上下來了現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來到中國之后,他把自己比作“掀起美中關系引擎蓋的人”,因為在美國有一句俗語,“要想車兒跑得快,就要經常掀起引擎蓋”。這位剛剛開通了漢語微博的美國大使,也強調中美雙方今后應多方面、多層次的交往。
洪博培:中國不少人學習英語,在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學習漢語。那么中美關系的推動,也是需要更多的普通人來參與其中。我常跟我的朋友說,以這次國事訪問為契機,我們還應該致力于推動中美民間的廣泛交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崔天凱強調,中方從來不贊成“中美共治”的說法,但中美合作對于促進世界上許多問題的解決的確必不可少。
崔天凱:中國人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美國人總是認為“YES,WE CAN DO IT”。那么,就讓我們兩國堅持不懈地加強合作,爭取互利共贏的結果吧。
(來源:中廣網 編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