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沖突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美國也尤為看重“文明沖突論”,不過,他們在意的僅是其中的一小方面——由此生發而出的所謂“威脅論”。有了所謂的理論撐腰,山姆大叔便理直氣壯地插手中東國家事務,號稱幫助他們“解放”,在阿拉伯地區推行自己那套“民主”、“人權”,絲毫不理會“文明沖突論”力求“建立在文明界限基礎上的世界秩序”這一初衷。伊拉克虐囚、關塔那摩監獄、焚燒《古蘭經》、阿富汗虐尸……各種交織著烽火與血淚的反伊斯蘭行為,再三刺激著穆斯林世界,可以想見在阿拉伯國家滋長對“美國借幫助解放之名介入他國政權,以謀求自己國家私利”的不滿情緒。
回過頭來看伊斯蘭文明的內核。伊斯蘭教認為真主的意旨并不局限于精神方而,他還指引了人類的行為和操守。因此,伊斯蘭教并非一個宗教這么簡單,它還包括了一系列社會事務和生活規則。伊斯蘭國家的鮮明特點是政教合一,而主張政教分離,以西方治國方式改革阿拉伯傳統的世俗民族主義則是伴隨著工業文明和西方國家介入后的產物。
隨著現代化進程及社會變遷,物質文明過度發展,精神建設相對落后,而宗教作為一種信仰力量,在某種層面上填補了這個斷層間的空白,不論是國家還是民眾,都因此更加依賴他們的信仰。
2010年底在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和其它地區的一些國家陸續開始的一系列反政府民主活動,實際上可被看作是一場“圣戰”。對穆斯林而言,他們是在為他們的“真主阿拉”而戰,在他們看來,當權政府帶領他們的國偏離“真主”太遠了,他們要推翻這些個政府,建立屬于他們的理想國。然而,了解了阿拉伯國家的歷史、宗教背景后就不難明白,這個理想國,跟美國所期望的“親美政府”毫無關系,甚至更遙遠。
中東地區的問題根源,埋藏在民族、宗教、文化、歷史傳統等深厚土壤下,并不是區區一個高舉“民主”、“自由”、“人權”旗幟的“世界警察”所能擺平的。縱使有千般“正當”理由,也不該如此明目張膽地插手別人的家務事,不僅如此,還以“捍衛言論自由”之名縱容公民拿人家的精神圖騰來調侃,可謂人都沒做好,還拿神開涮,引來穆斯林世界“新仇舊恨”一股腦爆發,實在不能說純屬偶然。
西方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沖突,或許可以看作是本就模糊的人權概念侵入阿拉伯神權社會時的排異反應。思想意識的鴻溝企圖用劣質膠水來彌補,結果只能是糊涂的人搞不明白,明白的人更加糊涂。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