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 朝鮮發(fā)射三枚短程導彈
朝鮮導彈究竟能打多遠?
朝鮮閱兵式上展出的導彈
1984年朝鮮仿制“飛毛腿B”的首枚國產(chǎn)導彈在化城郡發(fā)射,被美國命名為“化城5”型導彈。1990年,朝鮮在此基礎上又研發(fā)了“化城6”導彈,威力進一步提升。這時,朝鮮反過來向伊朗、蘇丹、緬甸等國家出口了數(shù)百枚“化城6”導彈。媒體報道的朝鮮“飛毛腿”導彈,便是指經(jīng)過改進的“化城5”、“化城6”導彈。其中,“化城6”的射程估計在600至700公里,甚至有人認為可能在1000公里以上。這個攻擊范圍,足夠覆蓋韓國全部領土。>>>點擊詳細
背景資料:朝主要導彈類型 中遠程導彈威脅美日
韓聯(lián)社5月18日援引官方人士的話說,朝鮮當天發(fā)射了三枚短程導彈。朝鮮方面尚無相關報道。這張2012年11月23日拍攝的衛(wèi)星圖片顯示的是位于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的西海衛(wèi)星發(fā)射場(資料照片)。新華社/路透
綜合報道,韓國國防部稱,朝鮮18日向半島以東海域發(fā)射了3枚短程制導導彈。該部監(jiān)測到朝鮮上午發(fā)射了2枚導彈,下午又發(fā)射了1枚。不過朝方目前尚未予以證實。據(jù)央視報道,這次朝鮮發(fā)射的導彈并不是朝鮮不久前部署在東海岸的“舞水端”中程導彈。法新社評論稱,朝鮮此次發(fā)射導彈或為軍事訓練的一部分。美聯(lián)社也評論稱,朝鮮經(jīng)常例行試射此類導彈。據(jù)有關報道,朝鮮此前自主研發(fā)了多款導彈,部分導彈技術已成熟。
朝鮮自主研發(fā)彈道導彈始于“飛毛腿”
朝鮮在1975年進口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后,通過分解復制的方式從1984年開始以自己的力量發(fā)射彈道導彈,并分別于1984年和1986年成功試驗了射程分別為300公里和500公里的飛毛腿B和C型導彈。
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發(fā)展與其它導彈新興國家一樣,均從知名度最廣的“飛毛腿”開始,最明顯的就是“火星”系列。目前在朝鮮服役的“火星-5”和“火星-6”是最新改進型,其中“火星-6型”彈道導彈的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nèi),可覆蓋韓國全境。這種導彈旨在突破“火星”系列導彈的總體設計,為更大射程導彈的自主發(fā)展奠定基礎。
1993年,中程彈道導彈“勞動一號”導彈成功試射,射程達1300公里,可覆蓋日本的大部分地區(qū)。“勞動一號”導彈的投擲重量為1.2噸,可裝載小型輕量化核彈。目前該型導彈技術已經(jīng)成熟,并且成為朝鮮導彈技術的主力。
“大浦洞”宣告多級火箭技術上正軌 固體燃料導彈緊跟問世
1998年,朝鮮發(fā)射了射程達2500公里的3級導彈“大浦洞1號”,并掌握了多級火箭的核心技術。該導彈估計射程為1500到2000公里,彈頭重量約700到1000公斤,起飛重量約20~25噸。
2006年7月,朝鮮試射洲際導彈“大浦洞2號”,盡管該導彈試射時在飛行40秒后墜落到2公里外的海岸,但射程達3500到4500公里,有可能覆蓋美國本土。據(jù)悉,“大浦洞2號”是在“大浦洞1號”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發(fā)成果,然而因為該導彈的試射失敗,外界對其資料掌握略顯不足,有評論稱該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曾引起美韓兩國的高度重視,讓朝鮮半島的局勢一度十分緊張。
“KN-02”短程導彈是朝鮮成功開發(fā)的第一款固體燃料導彈。射程為130公里到150公里,適合快速機動作戰(zhàn)。KN-02型導彈曾于2004至2007年期間,分別發(fā)射過1枚、5枚、3枚和3枚該導彈,并于2007年4月朝鮮人民軍創(chuàng)建紀念日當天的閱兵式上進行首次展示。
中遠程導彈完成 可威脅美日韓本土
在朝鮮2007年4月舉行的建軍紀念活動中,“舞水端”中程導彈首次亮相,但并未公開照片,直到2010年10月10日的閱兵式上,朝鮮才向外國媒體公開了新型中程彈道導彈(IRBM)“舞水端”。此導彈采用車載機動發(fā)射方式,射程在2500公里至3000公里,韓國、日本全境及美國設在西太平洋關島的軍事基地等均在其攻擊范圍之內(nèi)。
“KN-08”在2012年4月15日的朝鮮閱兵式上首度公開。彈道導彈是朝鮮目前對外公開的射程最遠的導彈,其射程在4500公里到5000公里左右,可覆蓋美國阿拉斯加地區(qū)。“KN-08”彈道導彈投擲重量為1.5噸,采用車載機動發(fā)射方式。
除上述之外,朝鮮還有射程為46公里的“冥河”艦對艦導彈、射程為100到120公里的“泡泡沙”地對艦導彈、射程為射程330公里的“華山-5”導彈、射程為500公里的“華山-6”導彈、射程1300公里左右的“蘆洞”導彈。此外,KN-01蠶式導彈射程約83-95公里,之后該導彈已經(jīng)改良到1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