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會議中心用鐵柵欄圍成的警戒區外,一名攝像記者在拍攝。首屆核安全峰會將于12日至13日在華盛頓會議中心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及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組織的負責人將出席會議。 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核安全峰會定于1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心議題之一是防止核材料濫用,特別是防范恐怖組織獲取核材料。
一些分析師說,恐怖組織獲得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存在潛在危險。隨著核材料應用更廣泛,確保核材料安全任重道遠。
恐怖主義威脅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11日高調談論恐怖組織的威脅。
按照他的說法,“基地”等恐怖組織可能獲取核武器,“是美國安全近期、中期以及長期面臨的最大威脅”。
路透社援引一些核武器專家的話報道,現階段,恐怖組織獲取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首先,獲取可以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鈾和钚非常困難;其次,利用這些材料制造核武器的技術復雜。
但恐怖組織一旦獲得核武器,將造成嚴重后果。
相比之下,按這些專家的說法,恐怖組織今后使用“臟彈”發動襲擊的危險更大。所謂“臟彈”,即將放射性物質放入常規炸藥,引爆后可造成輻射污染。
“臟彈”不會產生核爆炸,也不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但可引發恐慌和混亂。
儲存管理任重
眼下,各國擁有的核材料儲存在軍事設施、核反應堆以及核研究實驗室等。
一些非政府機構估計,全世界核燃料中包括大約1600噸高濃縮鈾和500噸钚,足以制造1萬多枚核彈。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本·羅茲直言:“我們知道‘基地’等恐怖組織試圖獲取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
迄今為止,尚未有恐怖組織獲取武器級核材料的報道。
但核材料管理并非毫無漏洞。路透社報道,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記錄在案的核材料失蹤或者失竊事件18起。
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治學院分析師羅爾夫·莫厄特·拉爾森先前供職美國中央情報和能源部情報部門,負責追蹤“基地”組織獲取核材料的活動。
按照他的說法,盡管恐怖組織獲取武器級核材料的可能性低,但各國不可掉以輕心。
《紐約時報》報道,2007年年底,4名持槍男子闖入南非一處儲存高濃縮鈾的建筑,突破1萬伏高壓線網,摧毀監控系統,只是在緊急控制室遭到警衛人員反擊。這4名襲擊者逃脫。
另外,智利于上個月發生強震后,美國派出專家,協助智利確保核材料的運輸安全。
關注現存材料
如何確保核材料安全,是核安全峰會中心議題之一。
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告訴《紐約時報》,峰會集中討論確保現存核材料的安全,不會要求一些國家停止生產武器級核材料,因為后者將涉及核擴散、核裁軍等更復雜議題。
由于涉及敏感信息,這名官員不愿公開姓名。
路透社援引不愿公開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峰會將呼吁加強武器級核材料管理,更嚴厲打擊核材料走私等。
會議可能敦促一些國家將使用高濃縮核燃料的核反應堆改造,以使用低濃縮核燃料,同時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管機制。
哈佛大學核問題分析師馬修·邦恩坦言,確保核材料安全可行,“但非常艱難”,需要克服保密性、資金缺乏等帶來的障礙。
一些分析師說,不少國家希望加大利用核能,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應處理好確保核材料安全和充分利用核能的關系。(韓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