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自身的面貌拉近和世界的距離。如果說現在世界上什么最熱,有什么“學”最時興的話,那就是“中國熱”和“中國學”。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中國今天正在生產數不盡的服裝、鞋帽、玩具、手機、電視機、洗衣機和電腦,明天也會大量生產汽車、飛機、船只、衛星和火箭。由于中國廉價產品的競爭,日本正在失去電視市場,意大利正在失去高檔絲綢,德國失去圣誕節的裝飾物,除了中國以外,大家都在失去紡織品市場。
此外,中國廉價勞動力吸引著美國與世界各國廠家的外包業務。2001年,只有25家美國公司遷往中國,而2003年第一季度就有58家。
中國的經濟發展為世界各國帶來商機
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在這過程中給全球的生產企業帶來的商機是不言而喻的。據統計,2004年中國有2200億人次打手機電話,7400萬個家庭擁有購買汽車的能力。通用汽車公司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汽車市場比美國還要大。
曾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的英國財政部副部長斯特恩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的開放和發展對全球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2001年至200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了西方七國集團之和。
中國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
眾所周知,沒有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表現得比中國好,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那樣震撼全球經濟。現在中國無處不在,“中國制造”的字樣就像貨幣的名字一樣舉世皆知。
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世界銀行原副行長斯蒂格利茨說,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特別是亞洲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之一。
巴西駐華大使德卡斯特羅·內維斯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拉動了全球經濟的增長,給世界提供了機遇。中國正成為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巴西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2003年,巴西經濟增長率為零,而如果沒有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當年巴西經濟本來會下降0.8%。斯特恩、斯蒂格利茨希望中國通過海外投資,分享扶貧的經驗,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