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arge Medium Small |
榨菜,看起來似乎是餐桌上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卻是受萬千人喜愛的佐菜大明星。外出旅行或是與快餐配用時,尤其如此。
榨菜是以青菜頭(植物學名“莖瘤芥”)為原料精制而成。這種青菜頭產于重慶涪陵區一帶。這種傳統佐食的起源可追溯到110多年前。當時一位本地的商人邱壽安將涪陵青菜頭“風干脫水”加鹽腌制后,經榨壓除去鹵水,拌上香料,裝入陶壇,密封存放。因其具有“嫩、脆、鮮、香”的獨特品質,這種咸菜一面市,即獲得成功。
1915年涪陵榨菜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自此后,與歐洲的酸黃瓜、德國的甜酸甘蘭并譽為世界三大名腌菜。
今天當你隨意走進一家路邊的便利店或是大型超市,涪陵榨菜通常是貨架上最常見的貨品之一。
涪陵榨菜于2000年經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為地理標志商標,現在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支柱性產業。約有600,000農民從事涪陵青菜頭種植,種植面積達433平方公里。預計今年的產量可達150萬噸, 比十年前增長202%。去年當地榨菜產業總收入40億元。
涪陵榨菜繼續贏得更多的榮譽和獎項。2005年,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審定;2008年,其傳統制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受到亞太地區地理標志國際研討會的贊譽,被稱作運用地理標志保護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成功典范。今年年初,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涪陵榨菜現已出口到包括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在內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涪陵區的發展規劃,榨菜產業將繼續沿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到2020年,榨菜原料種植基地將擴充到533平方公里,產量達200萬噸。屆時,榨菜產業的總收入、出口和農民收入都預計會翻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