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樂出席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的創作生態”講座
成泰燊出席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的創作生態”講座 交流會現場
在2011年度FIRST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的創作生態”交流會上,演員耿樂、成泰燊、攝影師沈喬與青年導演及青海大學的同學們分享電影制作經驗,為青年電影人的創作打氣。
耿樂、成泰燊曾多次參演過青年導演們的處女作,有豐富的與青年導演們的合作經驗。耿樂曾主演了管虎導演的的處女作電影《頭發亂了》。朱文導演處女作電影《海鮮》,啟用了當時也是新人的成泰燊。該片一舉拿下了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而成泰燊也憑此片斬獲了法國南特三大州國際電影節的影帝桂冠。成泰燊說:“導演是一部戲的最重要的把控者,演員在戲中是為導演的創作服務的。好的導演能恰當的調動演員的情緒,能讓演員拿捏好角色的內在心理,讓演員不知不覺的就進入了角色。這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青年導演最難能可貴的。”成泰燊還告誡青年導演,在跟大牌演員合作的時候,要敢于堅持自己的立場,堅持自己的藝術創作理念,不要被大牌演員的“氣場”所威懾到,更不要無緣無故的輕易妥協,堅持自己純凈的藝術理念。
成泰燊坦言,作為新人時,是一個聽話的演員,充分信任導演,是導演把演員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導演能夠選擇演員來幫助他把作品完成,就已經是一份信任、一份肯定。而談到對新導演的建議,他說到,關鍵在自己,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堅持什么。
交流會現場,新晉導演們向兩位演員拋出了橄欖枝。而被問及與青年導演合作的經驗,成泰燊表示,應把刀對著自己,雕刻自己,不會為突出自己而傷害作品。并鼓勵青年電影人保持初始的飽滿的熱情、堅持沒有束縛的發揮?,F場耿樂表示,演電視劇是為了掙錢為生,演電影是為了藝術。而成泰燊則打趣的說,我正相反,電視劇少,全靠電影生活。
交流中,耿樂說電影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只要劇本的質量好,他非常愿意和青年導演合作拍片。另外耿樂還透露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選劇本的標準,他希望對自己能夠有更好的突破,因此近期接演了一些反差較大的角色。本次“青年電影的創作生態”講座交流會由宋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