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9日報道:上世紀80年代末,中科院地理所的科學家們到西藏選址建立觀測站,研究可能揭示宇宙起源的宇宙射線。西藏大學首任校長次旺俊美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他說:“我們的師生有可能參加一項頂尖的科研項目,為全人類做貢獻。”他馬上給物理系的老師批了100元經費,用酥油茶、甜茶和水果招待了來自北京的科學家們。2001年中科院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建立時,西藏大學的老師和學生贏得了為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值班作記錄的機會。
1983年9月,次旺加入西藏大學籌備組,從沒想到兩年后他會成為校長。那時他年僅39歲,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西藏教育基礎薄弱,師資力量、辦學條件都差,歷史把我推上了創業的道路,”次旺說。他深切地感受到創辦西藏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所肩負的重任,但他對前途充滿信心。“世界上大學很多,要辦好大學,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他說。“藏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1300多年。西藏是世界第三極,數理化生地等學科也必然有高原特色。傳承、弘揚本民族文化是這所大學的重要任務。”
次旺首次接觸到先進的辦學理念是1978年,那時他到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半。他說“文革”期間在大學里并沒學到什么東西,上的是“文革專業”。在復旦大學次旺學習了文藝理論,從西方文論到美學、現代漢語、文學概論等,他惡補了從一年級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
這是一個“大開眼界”的經歷,次旺說他最重要的收獲是尊重知識和人才——后來次旺請了很多學術界老前輩到西藏大學講學;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復旦的學術研討會就跟過節一樣,到處都是旗子。次旺也參加了研討會,還發表了關于藏族文學的論文,這后來成了他教的課程。次旺還發現了黑板報的重要作用,“用幾支彩色粉筆就能做出那么漂亮的板報,能起到榜樣作用。”后來他要求西藏大學每個系都要辦黑板報,還搞比賽。“辦黑板報總能出幾個寫字、畫畫好的。等學生畢業了,到山溝里教學,學生們也愛看黑板報。”
西藏大學從90年代起就吸引了很多留學生,不僅歐美、日韓也有,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藏語、拉薩口語、西藏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課程。1986年6月27日,美國前總統卡特來訪,他向次旺詢問了學校的課程、留學生等情況,還說可以給西藏大學每年提供5萬美元的資助。可是后來次旺聽說,準備投資的那位銀行家破產了。
學校里設有一個藏式接待室,是從舊西藏官員度假的林卡改來的。次旺發現,很多外國客人到這里就很高興,但是到了教學樓,看到大玻璃教室、現代化設備,一些人就皺起了眉頭。次旺說:“(他們)希望我們藏族保持原樣,穿皮襖、燒牛糞,這就不公平了。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要繼承、保存民族傳統文化優秀成分,同時也要跟上世界的腳步,必須學習最先進的東西。”
次旺2006年從西藏社科院退休,但他仍承擔著國家級保護貝葉經的工作,貝葉經是源自古印度的一種珍貴佛經。多年的學習使次旺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藏傳佛教。他說:“我對把宗教作為文化來研究還是很有興趣的。我相信,只要能把合理、優秀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西藏還會保持藍天、白云、純凈的空氣,這里是一片現代和傳統氣息并存的神奇土地。”(中國日報記者 劉浚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