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3日報道: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月2日在京發布了2009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城市青少年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1%,人數約為2404.2萬人,這一比例與2005年基本持平,較高于2007年。但由于網民人數的增長,網癮青少年人數是2005年、2007年的近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網癮青少年在年齡分布上呈現上升趨勢,年齡在18-23歲的青少年網癮比例最高,其次是24-29歲。與2005年相比,13-17歲年齡段的網癮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但18-23歲年齡段的網癮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表示,這充分說明國家有關部門在幫助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幫助18-23歲高校在校生網民方面還需更加努力。
本次調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實施。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柯惠新介紹,本次調查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在2009年9月18至2010年1月10期間,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26個省會城市同步實施面訪問卷調查,同時在19個城市展開網絡調查,調查對象為我國4個直轄市和26個省會城市的6-29歲青少年網民,收回有效問卷7083份。網絡調查由艾斯艾國際市場調查咨詢(北京)有限公司(SSI)協助完成,收回有效問卷1860份。
如果上網給青少年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并且至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一個,即:總是想著去上網,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無所適從,或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那么在調查中就判定為“網癮”。
網癮青少年以“網絡游戲成癮者”居多
網癮青少年主要是“網絡游戲成癮”,其次是“網絡關系成癮”。近一半網癮青少年(47.9%)把“玩網絡游戲”作為其上網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費的時間最長,屬于“網絡游戲成癮”;13.2%的網癮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費的時間最長,屬于“網絡關系成癮”。在上網目的方面,網癮青少年中選擇以“玩網絡游戲”為主要上網目的的比例(47.9%)遠遠高于非網癮青少年中選擇這一選項的比例(21.1%);而非網癮青少年中以“學習和工作”(45.5%)為主要上網目的的比例則顯著高于網癮青少年(31.5%)。在以“玩網絡游戲為主要上網目的”的網癮青少年中,38.1%“參加過網絡游戲公會”,而在以“玩網絡游戲為主要上網目的”的非網癮青少年中,只有17.7%的人參加過。并且,“參加過網絡游戲公會”的網癮青少年中,72.0%認為“參加網絡游戲公會后,上網時間增加”,而“參加過網絡游戲公會”的非網癮青少年中,這一比例為52.0%。
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偏高
研究表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高于發展水平高的城市。特大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的網癮青少年比例分別為8.1%、8.7%、8.3%,而邊遠欠發達城市,如貴陽、銀川、拉薩的網癮青少年的比例分別為31.8%、20.5%、13.7%。究其原因,發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觸網絡頻度較高、時間較早,對網絡的認識和使用方面,較不發達城市更為成熟;此外,發達城市青少年所接觸的教育及課外活動資源比較豐富,青少年的課余時間會被安排更多與網絡無關的事項。而不發達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對于學習或生活感到厭煩,沒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沒有其它事情可做,他們更容易到網吧上網,導致網癮。
網癮青少年和非網癮青少年在網絡創意方面并無明顯差異
數據結果顯示,近七成(67.7%)的青少年網民擁有自己的個人主頁,58.4%的青少年網民擁有“即時通訊工具的個人空間”,28.1%的青少年網民擁有“博客”,20.8%的青少年網民擁有“SNS上的個人主頁”。37.4%的青少年網民表示自己會“利用網絡來幫助自己實踐一些有創意的想法”,但是大部分青少年網民表示“不會”或者“從未想過”。經過檢驗,網癮青少年和非網癮青少年在利用網絡實踐創意想法方面并無顯著差異。
約七成12歲以上的青少年網民反對“瀏覽色情網站”
調查表明,在12歲以上的青少年網民中 ,有58.1%認為“網戀”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而認為“網上結婚”、“瀏覽色情網站”和“網絡發展的一夜情”是“絕對不可以”的青少年網民則分別占70.4%、71.8%和76、2%。同時,有88.9%的青少年網民認為“色情交易”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偟目磥?,大多數12歲以上的青少年網民認為在網絡上的戀愛、結婚以及網絡上和現實中的色情活動都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但相比較而言,“網戀”這種網絡上的虛擬戀愛得到了更多的包容,同時,“網上結婚”和“瀏覽色情網站”相比較于現實中“色情交易”的不認同程度也低了近二成。同時,有近九成的12歲以上的青少年網民認為現實中的“色情交易”是“絕對不可以”的,可以看出青少年網民對于現實中的色情活動是堅決抵制的。
手機上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網癮新動向
本次調查中使用過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網民占總樣本的50.9%,網癮青少年中60.4%使用過手機上網,而非網癮青少年使用過手機上網的比例僅為49.4%,網癮青少年更多地嘗試過使用手機上網。在使用過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比例為16.2%,高于全體青少年網民中的網癮比例(14.1%)。隨著手機上網越來越便利,手機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手機上網有可能會成為青少年網癮的一個新動向。
網癮青少年比非網癮青少年受到的家庭管教更為嚴厲
網癮青少年比非網癮青少年受到的家庭管教更為嚴厲,所獲得的鼓勵和安慰更少。如網癮青少年在“有時甚至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媽媽也會嚴厲的懲罰我”這一描述上的得分(2.98分)顯著高于非網癮青少年(2.49分)。網癮青少年與非網癮青少年在家庭結構和家庭氛圍上有顯著差別。在網癮青少年中身處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多,尤其是與母親共同居住的單親家庭孩子;網癮青少年往往與家長缺乏交流溝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且父母之間的不和諧也對青少年有影響。網癮青少年比非網癮青少年受到的家庭管教更為嚴厲,所獲得的鼓勵和安慰更少。
網絡成癮是否是精神疾病仍存在爭議
在本次調查中,青少年網民對于“你是否認為網絡成癮應該被列為廣義的精神疾病,并納入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這一問題,持反對態度的比例(51.2%)與贊同態度的比例率(48.8%)相差不大;在網癮青少年中,持截然相反意見者的比例也大致相當。可以看到,對于“網絡成癮是否應該被列為廣義的精神疾病,并納入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扎實的科學研究,不宜過早下定論,更不宜采取行政的方法簡單處理。
網癮機構亟待規范和引導
根據調查,目前網癮治療行業情況不容樂觀,多數治療機構存在著網癮判定標準不明確、網癮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網癮治療的方法沒有針對性、網癮治療機構師資力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甚至還可能有些機構僅僅把治療網癮當成賺錢的工具。因此,隨著網癮問題愈來愈廣泛地進入公眾視野,對這一行業的規范和管理亟待加強。
對國家有關部門關于青少年網癮預防和戒除的建議
調查顯示,對國家有關部門的建議為:1、超過七成(72.6%)的青少年網民認為應該由“政府”來出資建立國家級網癮預防和救助基金。2、其次是認為應該由“網絡游戲公司”(48.6%)和“社會公益組織”(45.5%)出資建立國家級網癮預防和救助基金。3、五成以上(51.3%)的青少年網民認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4、將近半數(48.8%)的青少年網民認為“設立國家級網癮預防和救助中心”也是非常必需的。5、37.8%認為有必要“設立家庭網絡心理導師新職業”。6、34.1%認為“實行網絡實名制”。7、29.4%認為“需要實行網絡內容分級”。(中國日報記者 蘭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