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5日社論:春暖花開,楊柳透新綠,我們中國人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掃墓的高峰期。
每逢此時,我們會寄托哀思、祭奠先人。對于中國人來說,清明節是一個標志性的文化印記,其突出特點就是大規模的祭奠活動。因此,中國政府將其列為民族文化遺產,它也成為日歷上數字標紅的法定節假日。
中國人歷來重孝道。清明節在去年列為法定節日,本身就是對“孝”這一優秀傳統的絕佳呼應。
但我們從來不敢將清明節直呼為“掃墓日”。我們堅信,清明節的內涵遠不止如此。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蘊含著無法抹去的歷史感,蘊含著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身份認同,我們若能學會欣賞這個由先祖傳下來的精神遺產,我們還能獲得更多、更多。
近來,傳統中醫哲學又火了起來,這說明古人的智慧與今日的現實語境還是能夠產生交集的。而我們的先祖留下的精神遺產蔚為壯觀,用于啟迪民智、壯大中國文化軟實力綽綽有余。
遺憾的是,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平日都忙于奔波謀生,無暇深思先人留下的教誨。偶爾停下的腳步思考一下,會讓我們的生活平添新的樂趣。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tav89.com/cndy/2010-04/05/content_968584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