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5日報道:經過長達三個月訓練后,來自登封地區的1600多名武術學員在亞運開幕式上展示空中飛人的精彩演出,讓國人再次眼前一亮。為此,中國日報記者近日專程探訪登封市的多家武校,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訓練艱苦也要努力完成任務
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學生祝锃訓練中 馮永斌攝
從廣州回來后,塔溝武術學校的學員趙沛雨恢復了他日常的生活。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練功一個半小時。簡單的早飯后,每天堅持練功至少八個小時,這就是登封地區武術學員的日常生活。
“我們也經常去外地演出,但這次亞運會不一樣,意義重大。我們代表的是全國的青年一代,所以我們所有參演人員都非常努力。”
11月19日上午趙沛雨正在訓練,記者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了這位曾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演出的小伙子。年僅19歲的他顯出與年紀不太相符的成熟。
在廣州亞運會開幕之前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塔溝的1600多名學生一直在精心準備。7月份廣州天氣炎熱,學生們早晨5點起床,練三個小時。白天休息,下午6點繼續練。盡管調整了訓練時間,盡量避開酷暑天氣,孩子們還是“每天都會練濕兩條運動褲”。考慮到飲食差異,學校專門派廚師去廣州,保證孩子們的飲食。
“雖然練的很辛苦,演出成功后大家都送了一口氣,覺得值了,”趙沛雨說。
武校規模和發展水平不一
坐落在少林寺景區內的塔溝武校是登封地區最大的武校,擁有28000余學員,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武術學校。而小趙只是登封地區數萬武術學員中的一員,在這里坐落著六七十家武校,大小規模不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少林寺和少林功夫一度沒落。登封地區的武校也寥寥無幾。不過80年中期的一部《少林寺》電影風靡全國,間接效果之一就是促進了登封地區武校的蓬勃發展。90年代中期一度達到了400到500家。武校數量多了,競爭自然也越來越殘酷,小型武校逐步的激烈的競爭中關閉。目前尚在辦學的只有六七十家。其中最大兩家的是經常參加大型活動演出的塔溝和有著少林寺背景的少林寺武僧團訓練基地。
少林寺武僧團訓練基地目前有萬余學生,是登封地區第二大武校。雖然只有不到十年的辦學時間,最近兩年一直保持著40%左右的招生增長。現在占地600多畝的校園也可能在三年之內擴大到1300畝,從而在硬件上大大促進學校的教學能力。
在以少林寺釋延魯為總教頭的武僧團培訓基地,校舍每年都裝修一新,教練中多人擁有武術五星運動員頭銜。超過八成教練獲得過省市級以上比賽冠軍。生活上,專門指導老師對學員進行輔導。托管的2歲兒童有專門的老師來照料。
在這里,學生每天半天學文,半天習武,相得益彰。學校開設的文化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還有計算機。“學武的孩子更需要學習文化知識,否則孩子們畢業了總感覺有所缺失,”常務副校長門振東說。
然而,在小型武校中,記者卻見識到了另一番景象。11月20日下午,記者在在登封市內的嵩基武校里看到辦公室主任帶著幾個孩子在裝修破舊的宿舍樓。
當記者問到為什么學生會幫忙粉刷宿舍時,該校辦公室主任姚玉卿表示“他們周末沒事兒做,就叫過來幫忙了。”
姚玉卿還表示,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就是租來的一棟四層年久失修的樓房,一個工廠的廢棄車間,還有一個作為訓練場的黃土籃球場。門口,兩個十多歲的孩子穿著迷彩服看門。
然而,記者在查看了該校招生網站時卻是另一番景象。該學校網站上貼出的照片均是少林寺武僧,沒有一張是學校的真實場景。招生網站上的學費每年1600元,但學生都表示他們每年至少多交了1000元。
如此的辦學條件不禁讓人疑問該校有沒有辦學資質。對此,登封市武術管理中心主任王松偉表示不清楚。
專家表示,一定要合理規范武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因為武校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少林武術長遠發展。
武校學生結構復雜 多數來自農村
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學生黃亮訓練中 馮永斌攝
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2005年搬進距離少林寺12公里的新校舍,目前有10000余學生。據學校老師和教練介紹,將近60%至70%孩子都是來自農村。
“我們的學生通常分為四大類:多數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和難管教的孩子以及極少數私生子。”副校長門振東向記者介紹。
現在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跟老人們住一起可能會引起心理孤僻等不良習慣,“送到武校跟其他孩子一起生活學習,反而能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生活”。
每逢過年時,都會有四五百學生留在學校,所以學校收取一定的費用,讓一部分生活老師留在學校加班照顧這些孩子。
“農村的孩子能吃苦,而且沒有城里孩子想的多,所以在練武這一行中大多數出成績的都是農村孩子,”教練張學敏表示。
幾乎所有武校的學生畢業時有四個方向,留校當教練,特招應征入伍,參加考試進入大學深造,其他自主擇業,“最差的情況就是當保安了”。
盡管校方每年都在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但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的大多數學生目前還不明確畢業了之后的路怎么走。
“現在還有想過畢業以后的事兒,”武僧團培訓基地學生黃亮告訴記者。年僅13歲的黃亮已經練武5年了,最大的可能就是留校當教練,繼續他的習武生涯。
“習武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沒有個十年八載是練不出來的。”(中國日報記者 胡永啟 張雷龍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