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陳竺:合理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事關醫改全局
衛生部部長陳竺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涉及廣泛而深刻的利益格局調整,是醫改各項工作中最為艱巨的任務之一。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公益性質的前提之一,是要建立規范合理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這也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事關醫改全局。
長期以來,我國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水平較低,藥品加成收入是彌補對醫療機構財政投入不足的一條政策措施,對于公立醫院的運行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以藥補醫政策也顯現了弊端,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改革迫在眉睫。同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定價過低,醫療服務政策性虧損嚴重,也間接影響了醫院和醫生的醫療行為。
陳竺強調,解決目前公立醫院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建立科學合理、制度化、規范化的補償機制,保障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保證公立醫院改革順利進行,既要能夠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改變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又要有利于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避免重回計劃經濟的“大鍋飯”老路。
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要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綜合改革。要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政策。要推進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公立醫院取消以藥補醫后減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基金支付政策范圍。
陳竺認為,為保證公立醫院改革達到預期目標,在推進補償機制改革的同時,也需要同步推進其他各項改革措施。
醫保經辦機構和衛生部門應加強對醫療服務和醫療費用的監管控制,將次均費用和總費用增長率、住院床日以及藥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標納入公立醫院目標管理責任制并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政府要建立以公益性質和運行效率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醫院要健全以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嚴禁把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藥品和檢查收入掛鉤。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江雪晴 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