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白領到環保主義者
西沙群島成為三沙市的一部分,住在海口市的陳旭先生十分高興,雖然三沙市的建立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意味著我有可能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保護西沙的生態環境,”44歲的陳旭說。
“我愛這片海域,會盡力保護它。”
2007年,陳旭來到西沙群島的趙述島,被當地的美景所吸引,陳旭決定搬到趙述島居住。
“趙述島海域的海水非常清澈,據說比馬爾代夫還清澈,”陳說。
“島上非常安靜,除了一些漁民,就是海洋、沙灘、樹、海鳥和天空。我一到那里就覺得很安靜。”
陳去趙述島的時候,正處于生活的低谷。雖然他當時是成都一家證券公司的高級客戶代表,每年僅工資所得稅就繳納10萬多,但是他越來越覺得從工作中得不到任何樂趣。
那時候他經常在后半周出去旅游,周一再回成都上班。
“每次回成都的時候,心情都會變沉重,因為又要回到固定的生活模式里面,”陳說。
陳在趙述島修建了一個20多平米的木屋,屋里一切都是純天然的,沒有什么裝飾。趙述島有0.19平方千米,漁民們大多住在這樣的木屋里。
最初,陳在趙述島的生活像是在天堂里一樣: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釣魚、潛水,餓了就吃自己捕來的海鮮,晚上則伴著海浪聲、蟲鳴聲入睡。
陳拍了很多在趙述島的生活照片傳到網上,一方面是為了和朋友分享快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炫耀,他說。
有一次,他在微博上上傳了一張自己舉著珊瑚的照片,沒想到,一個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朋友評論說他這種做法會破壞環境,如果在澳大利亞,他會被法律懲罰的。
“我很震驚。誰不想做個好人?從那以后,我逐漸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陳說。漸漸地,陳注意到當地漁民的一些做法有悖保護環境的理念。
趙述島的漁民主要來自附近較大的島嶼,他們一般春節之后來趙述島,待上3個月左右回一趟家,然后再回來,然后會在臺風季節(一般8-10月份)來臨之前就走了。 “他們在島上的時候會砍當地的羊角樹當柴火,幾年下來,羊角樹少了很多,海鳥也變少了,”陳說。
“為了捉老鼠,漁民還帶來很多貓。等老鼠捉完了,這些貓也沒人管了,都變成了野貓,它們會伏擊海鳥。”
“我開始有意識的做一些事情保護環境。”
在城市里面的人,被鋼筋水泥圍著,很少和活物有關系,和自然的關系也就疏遠了。到了海島,周圍都是自然的生命體,人也自然而然會覺得和自然親近,就會逐漸生成產生環境的意識。
“我以前也不理解佛教徒只吃素不殺生,但是到了海島之后,看到幾百年的海龜,想一想幾百了它一直活著,目睹了多少灰飛煙滅的事情,自然而然會生出敬畏心和憐憫心,這和城市里面養寵物的人逐漸會反對吃貓啊狗啊的,是一個道理,”陳說。
陳開始勸服趙述島上的漁民不要過度捕撈,或者至少不要在近海過度捕撈。
有些人聽他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
2011年8月,因他的環保吁求在當地不被理解,陳失望的離開了趙述島。
但是他沒有放棄努力,而是尋找一切機會說服相關部門采取措施保護環境。三沙市的建立以及新上任的政府官員,給了他新的希望。
陳打算帶著自己調查整理的資料游說三沙市官員,勸他們采取措施保護環境,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黎明,三沙市政府的一位官員,因為陳的環保吁求和而他認識。
“環境保護將是我們未來工作的一個重點,實際上,我們正在做相關規劃,”黎說。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劉志華)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