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數據顯示,2007年,湖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019億元,占GDP比重達54.5%;85%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來自非公企業;財政總收入的35%、城鄉居民總收入的45%也來自非公企業。但在全國范圍內,湖南非公經濟仍是“一株羸弱的樹苗”。2007年,湖南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僅占全國的3.1%,相當于浙江的41.9%、廣東的37.6%、江蘇的38.5%。
在近日召開的湖南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明確發出一個號召:“加快推進全民創業步伐,激發全社會活力,推動全民參與富民強省。”他說:“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關鍵問題在于全民自主創業氣氛還不濃,群眾參與創業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民間資本缺乏有效的組織路徑投入社會再生產。”
“一部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業史”,周強說,美國大力推行“創業革命”,青年人自主創業比率居世界之冠,促進了以高新技術為特征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日本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不斷改善創業環境,促進全民創業達到高峰,迅速實現全國經濟的復興。
“根據《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10萬元就可起步創業,70%的創業者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商機。”周強指出,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是省委、省政府著眼于全省經濟發展的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大力培育創業主體,在全社會倡導“人人都能成為創業者”的觀念,充分釋放蘊藏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創業能量,促進形成“人人搞經濟、個個忙創業、戶戶奔小康”的生動局面。
為推進全民創業,湖南將放開產業準入門檻。副省長陳肇雄介紹,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允許各類創業主體平等地進入各個行業和領域,鼓勵各類資本打破行業壟斷和行業壁壘,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改組,進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領域,打破市場準入這扇“玻璃門”,公有非公有、省內省外、境內境外各類創業主體公平享受各項政策待遇。
據悉,由湖南省經委牽頭起草的《關于加快推動全民創業的決定》將于近期報省政府審定,從財稅、融資、土地等多方面支持全民創業,力爭每年新增中小企業1.5萬戶,就業崗位20萬個以上。此外,還將定期編制和發布《湖南省全民創業指導目錄》,為創業者提供指導。
(中國日報駐湖南記者 馮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