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出現這些情況呢?
從需求來看,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在下降;城鎮人口增加,消費總量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糧食轉化物消費壓力增大;農產品貿易量在下降,可進口的產量下降,運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市場余缺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
從供給來看,也有一些因素影響我們的變化,例如人口在增加,人均耕地在減少,現在全國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規定的0.8畝警戒線的縣達到三分之一。同時耕地質量也在降低,目前中低產田大約占到三分之二。第三個因素是水資源貧乏,全國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
具體到今年一號文件,突出了發展糧食生產,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基本內容是集中力量建設核心產區、著手開發糧食后備產區、西部貧困地區要搞好口糧田基本建設。同時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強和改善農產品市場調控,等等。
支農投入:從“高于”到“明顯高于”
經濟觀察報:財政支農投入是每年一號文件的一大看點,那么今年在這方面有哪些含金量較高的內容?
宋洪遠: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2008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于上年。
從文件表述上,我們也能看出對“三農”支持力度在加大。2006年強調實行三個“高于”,2007年強調實行三個“繼續高于”,2008年則強調實行三個“明顯高于”,程度在加強。
在完善強農政策方面,主要是針對已經實行的補貼政策采取了進一步強化和加大的要求,譬如我們將農機具的購置補貼覆蓋到所有農業縣,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要擴大試點。還有,加大力度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補助。
經濟觀察報:今年特別強調了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具體到政策有哪些亮點?
宋洪遠: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可以說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最重要的任務,也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任務。除了把以前的措施又強調了一遍外,還要求推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支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發展。對農業灌排用電給予優惠也是個新政策。
文件還第一次提出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增加建設投入,確保三年完成任務。在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方面有一點非常值得強調,就是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投入,要重點支持基本農田整理、災毀復墾和耕地質量建設。
文件已經明確表明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像在推進農業機械化方面,對農機作業服務實行減免稅,對從事田間作業的拖拉機免征養路費,繼續落實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政策。這些政策都是非常實在的。
改善民生以農村為重點
經濟觀察報:在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上,以往各年的一號文件都拿出了很多具體的舉措,你如何看待今年的新舉措?
宋洪遠:在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上,有兩個變化。去年是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免費提供教科書等,今年則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原來是只針對貧困家庭政策,現在變成普惠政策。第二,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今年要擴大補助面,提高補助標準,去年是人均100元,今年是200元。
在醫療服務方面,去年全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普及面是75%,今年要補上余缺的部分。在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上,提高了國家補助標準,適當增加農民個人繳費,財政補助由去年40元提高到80元,農民個人繳費10元提高到20元,也就是說,去年總共是50元,今年是100元。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
經濟觀察報:大家對政府介入農村公共服務寄予了較大的期望,希望政府有更大作為,那么你認為可以作為的有哪些,在一號文件中是否有所體現?
宋洪遠: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這條就值得注意,以往文件都講加強鄉村道路建設,講的是路,這一次講的是農村公共交通,什么意思呢?就是講交通不光是道路了,還有站,還有班車。
在搞好道路建設的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還要增加資金,國債投資還要加大支持力度,解決已經修好道路的管理、維護等問題;另一方面要在農村公共交通上實現客運網絡化和線路公交化,推動城鄉客源協調發展。
編輯:肖亭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