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中國政府去年11月起開始陸續揮出政策“重拳”刺激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微妙的時間窗口。歷史經驗表明,從政策出臺,傳遞到制造業,拉動需求增長,擴大產能,乃至最終實現投資增長,大約需要3個至6個月時間。而現在距離去年11月中央宣布4萬億元投資計劃已3月有余,政府采取的這些措施是否已經見效,當前的中國經濟到底是走向復蘇還是面臨通縮呢?
中央24檢查組調研新增投資
消息人士透露,全國兩會后,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等中央部委紛紛成立調研組奔赴地方,檢查中央系列經濟提振措施落實情況。近日,中央再派24個檢查組赴各地,對今年新增中央投資進行全程跟蹤。其中國家發改委、統計局、人民銀行重點是摸底地方的整體經濟形勢、政策落實及企業運營情況,商務部側重調研流通外貿領域,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則考察房地產市場,人保部則重點關注就業情況。財經人士分析,此輪大規模密集調研活動,將為下階段中央應對金融海嘯的宏調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據了解,這一輪檢查為期一個月,24個檢查組采取駐地檢查和巡回檢查兩種方式,對投資量大、投資項目多的省市,采取巡回檢查方式,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將作為檢查重點。
機構稱上半年或降息81基點
建銀國際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沒有實質性改善,且隨著近期美國增加經濟刺激措施,中國擴大經濟刺激方案的可能性增加。
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該投資銀行預計,中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經濟已觸底;預計今年全年GDP增速為7.5%;同時,通貨緊縮形勢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間,預計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個基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至少100個基點。
國務院預計15日討論一季度經濟形勢
作為反映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發電量和用電量被認為是未來能否轉暖的風向標。
4月3日,接近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調度中心的人士表示,3月份各個電網調度中心的數據仍為負增長。其中國家電網3月份調度數同比下降0.7%,3月下旬則為下降2%,這使得一季度用電同比下降2.2%左右。調度中心的用電占到整個社會用電的60%-70%,這說明,3月份全社會用電形勢仍不樂觀。此前有數據透露,3月份,廣東電網的統調數據顯示用電量下降3%左右,而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五省市的華東電網統調用電量下降4%左右。
根據了解,3月份用電數據下降,主要因為高耗能行業發展放緩。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高級經濟師高偉告訴記者,3月份用電數據表現不佳,以及目前各個上游(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PPI)、中游(流通)、下游產品價格(居民消費價格CPI)都在下跌,這反映出整個經濟總需求仍不足,因此下一步走勢還要觀察。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4%,高于上月3.4個百分點。這與里昂證券4月1日發布的該數據下降有所區別。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對此分析,中國的數字由于調查有700多家公司,比里昂證券調查的公司要多出近一半,因此更有權威性。他判斷,PMI自去年12月份以來連續四個月回升,并一舉越過標志著經濟擴張與收縮分界線的50點關口,意味著中國經濟很可能已企穩回暖。
“下幾個月的走勢還要好好觀察,如果PMI指數再上漲幾個月,那么形勢可以說變好,如果下幾個月出現下降,那說明以后新的經濟刺激計劃還要出。”高偉說。
根據了解,本月10日至12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分別召集鋼鐵、汽車、煤炭、石化、紡織、建材、機械、物流等多個行業協會的人士,和統計局一起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國務院預計在4月15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是否有必要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 (綜合《新快報》、《21世紀經濟報道》、《東方早報》報道)
編輯:肖亭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