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審計署:中央投資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為48% 2009-05-25 09:28
四川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劉麗茹副處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川收到的中央第一批資金有50多億,第二批資金大概也有50多億,正陸續下撥四川。她告訴記者,“四川省今年整體投資增長了78%點多,當月全社會投資都突破1000億,這是從來都沒有的。四川省投資的總量和速度都是呈歷史最高水平。” 廣東的投資拉動在這一輪廣東的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明顯。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廣東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55.11億元,增長12.7%,雖然低于全國的平均增幅,但是在基礎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等方面依然勢頭強勁。其中基礎建設投資增長28.7%,更新改造投資增長54.8%。年內廣東新十項工程將安排重點項目200項,計劃總投資近1.8萬億元,年度計劃超3000億元。 山東省公布的相關數據也令人樂觀。根據山東省統計局日前公布的1月-4 月份經濟運行數據顯示,4月份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 1559.6億元,增速由3月份的7.9% 提高到 14.1%。1月-4 月,山東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4013.5億元,增長20.5%,比一季度提高 2.3個百分點。 但是湖北、甘肅等省卻對此問題諱莫如深,記者致電當地發改委,均得不到正面回應。 張漢亞向記者分析,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盡相同,投資效益也不一樣,像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的資金到位率和投資情況不會有問題,江蘇、山東這些富裕地區的財政都很富裕,資金到位以及完成投資的情況也應該很樂觀。“關鍵還是一些比較窮的地區,本來財政都缺錢,靠國家轉移支付的建設資金相對也比較少,再加上土地也不值錢,資金到位情況就不理想。這次,國家考慮多給中西部一些錢,但雖然讓它們交得少,但是自身的能力還是小。” 投資高增速“有水份”? 審計署和發改委公布數字出現的背離現象,已經引起了相關學者的注意。 “從審計署和發改委公布的數字分析,發改委公布的數據值得商榷,很可能是一些地方瞞報后形成的虛假數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近期對一些省市進行了調研,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些省市把國家的錢拿來后,其實地方的貸款資金也都到位了,但就是不進行投資。有的地方是地方政府本來就不想投資,擔心如果投入,把自己的錢套進去浪費了;還有一些省市是把資金挪到了其他地方,但是也都作為投資上報給了發改委。 “現在即便是中央資金到位率高,我也認為這個錢有一些是在賬面上;此外,還有一些資金已挪作他用,甚至違規。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審計署督促地方和施工單位,趕快把錢拿出去用到該用的項目中。”袁鋼明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袁鋼明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到印證。審計署5月20日發布的2009年第4號審計結果公告披露,甘肅、山西、河南等10省區市財政和有關主管部門違規使用資金26.93億元,其中用于建房買車5837.4萬元。重點抽查的30個縣在支農資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 “我分析1月-4月全國投資數字的高速增長是虛假的,審計署的報告更加清楚地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投資能夠高速增長30.5%,一季度GDP和工業增加值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數。現在一季度GDP增加值只有6.1%,4月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則只有7.3%,比上月回落1%。”袁鋼明說。 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之間,什么樣的比率才算正常?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城鎮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48167.25億元,同比增加26.1%,而2008年GDP為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2007年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8%,當年的GDP增長率為13%,工業增加值同比增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