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曾培炎:世界經濟將突破舊有秩序和格局產生新變化 2009-07-03 10:1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發言 中國網楊佳攝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定于2009年7月2日—4日舉辦“全球智庫峰會”。7月3日上午9時開始,峰會舉行主題為“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與世界經濟展望”的主論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應對經濟危機采取的這些政策初見成效,但仍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國際社會當前應該凝聚共識,穩定并繼續推進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前功盡棄、功虧一簣。這場危機暴露出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經濟體制中的深層矛盾,隨著形勢變化,世界經濟將會突破舊有的秩序和格局,傳統的國際分工、經濟結構、發展方式、治理模式都會面臨一些新的變化。 曾培炎說,這次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主要在實體經濟領域。由于外需,也就是出口急劇收縮,使中國的對外貿易明顯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企業效益明顯下降,就業壓力增大。 曾培炎說,危機發生之后,中國政府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擴大了公共投資的規模。 曾培炎說,大家知道新增的4萬億投資已經下去,兩年內完成。鼓勵居民消費,培育家電、汽車、住房新的消費熱點。中國過去5個月的汽車銷售已經居世界第一位。制定了若干產業的振興計劃,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改善民生了的投入,今明兩年,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要達到4千億。今后三年政府用8千億的投資用于醫療衛生的體制改革。與此同時,也采取了穩定出口市場,盡可能地減少外需萎縮帶來的不利影響。 曾培炎說,目前,中國采取的這些政策初見成效,但仍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穩定外需短期內難見大的成效,內需的擴張有限,還無法彌補出口下降的影響;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缺乏為農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體系。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經濟回升的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 曾培炎說,從全球和中國的情況看,危機的總體趨勢是世界經濟正處在一種低位、振蕩的時期。為了避免上世紀大蕭條和9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的這種情況,防止剛剛出現的一些復蘇的,有的說是“綠芽”,國際社會當前應該凝聚共識,穩定并繼續推進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當然,對可能愈后不良的政策,像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應當審慎的使用。我相信對應對危機的政策將會是今明兩天交流的主要議題。 曾培炎說,這場危機暴露出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經濟體制中的深層矛盾,隨著形勢變化,世界經濟將會突破舊有的秩序和格局,傳統的國際分工、經濟結構、發展方式、治理模式都會面臨一些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既著眼當前,又要著眼解決后危機時代的更為復雜的中長期的問題和深層次的矛盾。積極開展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提出富有遠見卓識的標本兼治的政策,從根本上防止這樣的災難重演,推動形成和諧、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