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論壇
![]() |
專家分析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對兩岸關系的影響 2009-08-28 09:2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8日評論版頭條:9月12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將在中國國民黨第十八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上從現任黨主席吳伯雄手中接任黨主席。屆時,馬英九將臺灣地區領導人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集于一身,成為名副其實的臺灣第一人。馬英九此次參與國民黨主席競選,更多的應該是基于島內政局和改造國民黨的考慮,但馬英九兼任黨主席,不僅是國民黨的“家務事”,同時也是國共兩黨和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一件大事。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必然對兩岸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兩岸將繼續走和平發展之路 馬英九此次當選黨主席后明確表示要在國民黨十八大上將2005年胡錦濤和連戰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列入中國國民黨政綱,并提出“這是一項重要的歷史的承諾,我們不會忘記,一定會執行。”馬英九給胡錦濤總書記的回函“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也能看出他堅持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路的思想。 應該說,馬英九的這一承諾是建立在廣泛的民意基礎之上的。近二十年來,雖然兩岸關系跌蕩起伏,島內政局風云變幻,但是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一直是島內的主流民意。自2008年6月,中斷九年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以來,兩岸關系進入到和平發展階段。迄今為止,海協會與海基會已經經歷了三次會談,簽署了九項協議,達成了一項共識,獲得了多數臺灣人民的贊同。民意調查顯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勢頭得到了兩岸人民的支持。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國共平臺將會繼續發揮作用。國共平臺的重要性在兩黨的理念和政策規劃是否能產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不只是看國共首腦是否會面。因此,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雖然短期內國共兩黨首腦不一定會面,但是國共平臺在兩岸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存在,依然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極為重要的力量。 二、馬英九兼任黨主席有利于落實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著達成兩岸政策共識的職能。馬英九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是臺灣方面大陸政策的最高決策者。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有利于實現兩岸經貿論壇和兩會協商的成果在臺灣島內的落實。 按照臺灣的制度,臺灣地區領導人雖然擁有行政權,但是他在民意代表機關和地方縣市長中的影響遠遠不及黨魁。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可以實現行政部門和民意代表機關更積極的溝通,使得兩岸所簽署的協議送到“立法院”審查時也不用擔心意外變量的發生。 未來隨著兩岸協商步伐的加快和議題的加深,無論是涉及為兩岸協商作準備的自身法律修改或者是兩岸所簽署的議題(如ECFA)送交民意代表機關審議,都必須有健全的配套。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擁有了在民意代表機關的發言權,對落實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協議)有著很大的好處。 三、兩岸關系要取得實質突破還有更艱巨的路要走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對兩岸關系來講是有利有弊的。其弊端就在于,他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有競選連任的壓力,他在兩岸關系中邁出的步子要比其前任謹慎和艱難的多。在他兼任黨主席后,馬英九仍要小心翼翼地維持包括美國、綠營在內的各種利益的平衡,以求獲得最少限度的批評和最大限度的支持。因此,其“不獨、不統、不武”的兩岸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 同時,由于綠營對馬英九當局的政策采取對抗措施,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面臨著綠營的種種壓力。兩岸未來應如何發展,兩岸互動架構應如何建立等問題短期內在臺灣仍然不可能有共識,也是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后兩岸關系要取得實質突破的難點所在。 馬兼任主席后,將可能展開政黨外交,以擴大臺灣的對外交往。國民黨海外工作會有無擴編將是個值得觀察的指標。對美關系也一樣,馬一定會利用黨作為與美國交往的二軌機制。 此外,馬英九兼任黨魁后,將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作為任內最大的追求目標。他希望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和國民黨主席,掌握資源好好規劃臺灣的未來,至少替臺灣海峽帶來幾十年的和平。這就必然涉及到馬英九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的競選主張和上臺執政后向媒體表示的“任期內盡量完成與北京簽署和平協議”問題。 或可預料,隨著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辯論和調整,馬英九競選連任成功,那時的馬英九主席有可能進一步正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實,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實現兩岸的和平繁榮。(作者為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 朱松嶺 編輯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