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確保目標實現
在外需急劇縮減短期內難以轉好的情況下,要繼續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必須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道路,政府工作報告就此提出了更為具體的部署。
擴大政府投資,成為當前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楊慶育代表指出,我國在10年前就曾實施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依靠擴大投資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5至2個百分點。按國家發展改革委初步測算,4萬億元投資對經濟增長每年起到約1個百分點的拉動作用。
“如果資金和政策都能‘快、重、準、實’,將改變此前經濟增速大幅下滑走勢,保證今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楊慶育代表認為,一般而言,1元政府投資能拉動5至8元社會投資,此次中央投資計劃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應該在半年后得到更大體現。
拉動經濟增長,短期靠投資,長期靠消費,歸根結底靠調結構和推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不是簡單擴大投資,還包括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保投入、增加對低收入群眾和農民的補貼、“家電下鄉”等擴大消費的內容,也包括鼓勵自主創新、增強科技支撐能力等調結構政策。同時,資源價格改革正在推進,醫藥衛生、教育等事關長遠的改革也在緊鑼密鼓準備中。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說,政府工作報告這次提出的一攬子計劃,對擴大消費、促進結構調整和推動進一步改革都做了統籌安排,遠近結合、標本兼治,思路清晰。
姚景源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長減速、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矛盾明顯增多的形勢下,8%左右的目標是不低的,但是我們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支撐也是強有力的,這個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保增長更要保質量
保增長,必須建立在提高增長質量的基礎上,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投資必須用在應對危機最關鍵的地方,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絕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業”。今年政府投資的9800億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設,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鐵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和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保速度更要保質量。”遲福林委員認為,保8%左右增長要與國家中長期發展形成正向的關系。在努力完成8%左右增長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如何讓這樣的增長可持續,讓速度與質量相結合,讓經濟增長與推進改革相結合。
“這就需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審批,杜絕重復建設和低水平建設,避免不正確投資成為中國中長期發展的阻礙。”遲福林說。
“當前是既要保增長,又要改革,而只有改革才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唯一路徑。”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說。
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認為,保證經濟發展質量,要抓緊實現兩個調整:一是抓緊時間實現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二是抓緊時間實現勞動力結構調整和勞動力素質升級,使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熟練技工的比重上升。
“只有實現了這兩方面的轉型,中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強國、工業強國,才能既是世界制造中心,又是世界的創造中心。”他說。(新華社記者車玉明、劉錚、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