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文化和草根文化沒有沖突,各有受眾群體,應該有自由成長的土壤。”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9日在委員駐地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政協文藝界別小組討論會間歇,濮存昕委員和新華社記者席地而坐,聊起了中國文藝界的現狀種種。
“自由的空氣、純凈的水、充足的陽光,才能成長出健康的文化。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為文化發展醞釀好的氛圍,讓藝術創作自由發展,自然調整。”他不認為文化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
“文化的功能,一方面當以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意義影響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舒緩人們的精神壓力。”濮存昕說,廟堂文化有高雅,也有孤獨;草根文化有通俗,也有熱烈。“應當給它們自由的土壤和空間,讓它們和諧共生。不能輕易地否定或簡單抹殺”。
“我鐘愛戲劇,雖然它的受眾面不如電影或者電視,但當我用心、用個性、用生命向受眾表露自己戲劇藝術的時候,收獲的不僅僅是外在的認可,更是內心的升華。”濮存昕說。
談及文化的創新,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光,都知道光在哪里。每一次的演出,我都從社會角度重新認識戲,總會有客觀上的創新。但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也不能有說教、強迫的味道在里面。”
他認為,文化除了創新,也應該有傳承,“當代表演藝術家,應該認真琢磨老一代藝術家留下來的精湛表演藝術,用作品去影響下一代。”
前段時間,濮存昕因為劇本的問題拒演孔子。他說,孔子是一代精神領袖,對他的演繹,不僅要注重靈魂和精神層面的塑造,還要注意對一代人的影響,而不是盲目追求刺激觀眾的眼球。
在電影《魯迅》中,濮存昕塑造了溫和而抒情的魯迅。他讀懂了他。“他在那個時代是覺得沒有希望,前途渺茫的;他又知道一定是有前途的,一定會有光明的。他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這叫高樹悲風。”
濮存昕目前的狀態是享受藝術,感知人生。成功塑造了李白、哈姆雷特等重要角色的他,在舞臺上用心動情地演繹角色,在社會上用行動幫助他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他,是艾滋病宣傳大使、禁毒形象大使、義務獻血大使。
“名可名,非常名。”濮存昕神態淡定,“我現在所做的一切,不是為名,我不用擔心沒人接班,不用擔心沒人看戲。不過,戲劇發展空間的拓展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目前在中國,唯獨北京、上海做得比較好。”
濮存昕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5項提案。“5份提案,分別涉及推動建立全國少兒大病醫療保障體系、節能減排與水環境保護、禁煙控煙、加快垃圾分類等。他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充分聽取意見,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以前,濮存昕曾提交過“在公共場合推廣預防艾滋病的公益宣傳廣告”的提案,而今,艾滋病防治廣告出現在各類媒介和公共場所。
“知天命后,內斂的鋒利與柔韌,游刃有余的表達。”林兆華導演這樣評價現在的濮存昕。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華社